开心麻花软文:它到底是怎么让你笑出声的?

【文章开始】

开心麻花软文:它到底是怎么让你笑出声的?
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?明明就是一篇广告,看着看着却忍不住笑出声,最后甚至还心甘情愿地掏了钱包?对,我说的就是那种“开心麻花式”的软文。它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硬邦邦地推销,而是像朋友一样,先把你逗乐,再悄悄把东西塞给你。今天咱们就来唠唠,这玩意儿到底有啥魔力?


一、啥是“开心麻花软文”?它为啥能火?

简单说,就是一种披着搞笑外衣的广告。它不直接说“我的产品天下第一”,而是通过讲故事、造梗、玩反差,先建立好感,再植入产品。想想开心麻花的电影,是不是总让你笑着笑着就记住了点什么?

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大家明知道是广告,还乐意看甚至转发?

  • 首先,它反人性。 没人喜欢被推销,但人人都喜欢听故事和找乐子。这种软文把“买东西”这个目的藏得很深,让你放松了警惕。
  • 其次,情绪是最大的转发按钮。 快乐是一种高强度的社交货币。一篇能让朋友笑出来的内容,你会更愿意分享出去,这让广告实现了“病毒式”传播
  • 最后,它建立了品牌人格。 通过这种内容,品牌不再是冷冰冰的logo,而是一个有血有肉、会开玩笑的“朋友”。信任感就这么建立起来了。

二、一篇成功的开心麻花软文,到底长啥样?

光说不练假把式,我们直接拆解它的核心配方。虽然话说回来,这些元素不一定每次都全部出现,但组合起来效果通常不错。

1. 一个抓狂又真实的开场
通常从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生活痛点开始,比如“早上挤地铁,我的包子变成了馅饼”,瞬间让你产生“卧槽,是我!”的强烈共鸣。

2. 剧情神转折是灵魂
这是开心麻花的看家本领。当你顺着A逻辑走的时候,它猛地一个拐弯,把你带向完全意想不到的B结局。这种意外感,是笑料的主要来源。

3. 密集的梗和网络热词
用的都是大家正在玩的梗,瞬间拉近距离。但这个东西吧,具体怎么把握这个时效性和度,其实是个学问,用老了就尬,用得太猛又显得油滑。

4. 最终落脚到产品核心功能
所有的胡闹和搞笑,最终一定要巧妙地绕回产品到底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。比如前面挤地铁的包子,最后可能就是一款能完美保护早餐的背包软广。


三、自问自答:这东西这么好,为啥我写不出来?

Q:是不是只要拼命写段子就行了?
A:绝对不行!这是一个最常见的误区。搞笑只是手段,核心是洞察。你得先深刻理解你的用户是谁,他们有什么烦恼、爱看什么、喜欢怎么说话。没有洞察的搞笑,就像隔靴搔痒,尬得脚趾抠地。

Q:产品很无聊,比如卖螺丝刀的,也能这么写吗?
A:当然能!举个例子,卖螺丝刀的,可以从“每次修东西都找不到螺丝刀,最后用菜刀拧螺丝”的悲惨故事开始,各种夸张吐槽,最后引出你的产品如何解决了这个“世纪难题”。产品的“无聊”恰恰是制造反差笑点的最佳素材

Q:会不会笑完就忘了卖啥了?
A:会!如果衔接得不好,就会这样。所以那个“神转折”特别关键,必须让产品的出现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,是整个笑点的终结者和解决方案的提供者。


四、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

这种风格虽然效果好,但也不是万能药。

  • 并非所有品牌都适用。比如一些需要体现专业、严谨的行业(如医疗、金融),可能需要更克制地使用幽默。
  • 对创作者要求极高。它需要你能同时驾驭文案、段子手、策划三个角色,写出来的东西或许暗示了一种内容创作的新趋势。
  • 翻车风险不小。幽默的尺度很难把握,一旦玩梗过度,或者冒犯到特定群体,就容易起到反效果。所以写之前,最好多让几个人看看。

写在最后

说到底,开心麻花软文的爆火,背后其实是用户对传统硬广的厌倦。大家想要的,不再是单向的灌输,而是一种平等的、有趣的对话

它告诉我们一个可能最简单的道理:先交朋友,再谈生意。先把人哄开心了,什么事都好商量。你说是不是?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