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:感觉幸福的秘密

【文章开始】

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:感觉幸福的秘密

你上次感觉幸福是什么时候?是今天早上喝到第一口热咖啡的瞬间?还是昨晚下班路上突然看到的粉色晚霞?说实话,问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自己也愣了几秒钟。因为我们好像总是忙着生活,却忘了感受活着的感觉。


幸福到底是什么?

我们先来弄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:幸福到底是什么? 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?还是偶尔闪现的瞬间?

我问过身边很多人。有人说幸福就是“想要什么就能得到”,但你看那些中彩票的人,狂喜几个月后往往又回到原来的幸福水平。还有人觉得幸福是“没有烦恼”,但这怎么可能呢?生活总有各种问题。

其实呢,心理学家(呃,这个算专业词吗?就是研究人们心理的人)发现,幸福不是一种永恒的状态,而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积极情绪。它更像是一串小小的闪光时刻,串联起我们的生活。

比如:
- 突然收到老朋友的消息,说想念你
- 完成一项拖延很久的任务后的那种轻松
- 下雨天刚好带了伞,或者没带伞但冲进雨里莫名开心起来
- 早上醒来发现还能睡半小时的那种满足感

你看,幸福并不宏大,它藏在细节里。


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不到幸福?

我们的脑子啊,有个挺奇怪的特点:更容易记住坏事而不是好事。老祖宗为了生存,必须时刻注意危险,所以负面偏好就被写进了我们的基因里。但现在没那么多生命危险了,这个机制反而让我们过度关注烦恼和不足。

还有就是,我们总在移动幸福的标杆。“等我考上大学就幸福了”、“等我找到工作就幸福了”、“等我有房了就幸福了”……结果达到目标后快乐不了多久,又开始瞄准下一个目标。

社交媒体也是个大问题。整天看到别人精心修饰的生活,不自觉就会比较,总觉得自己哪里不够好。但这种比较真的没尽头,毕竟没人会把自己熬夜加班、焦虑崩溃的画面发出来对吧?


大脑里的幸福机制

说到这儿,得提一下我们身体里的某些机制。当我们经历美好小事时,大脑会分泌一些让你感觉良好的物质,比如多巴胺、内啡肽之类的——不过具体怎么运作的,其实科学家们也还在摸索,这部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
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些物质的释放并不总与重大成就挂钩。有时候,闻到喜欢的味道、听到一首老歌、甚至只是晒太阳发呆,都可能触发这种微小的愉悦感。


如何主动捕捉更多幸福感?

既然知道了幸福是微小而频繁的,那我们能不能主动创造它?当然可以!但这需要一点点练习,把注意力从“追求巨大快乐”转移到“发现微小确幸”上。

? 试试每天记录三件好事
睡前花两分钟,回想今天发生的、哪怕再小的美好事情。可能是外卖提前到了,或者同事夸了你一句。坚持写下来,会让你的注意力逐渐转向积极面。

? 减少漫无目的的刷手机
多出来的时间,用来做那些真正让你放松的事:散步、做饭、和朋友面对面聊天……任何能让你进入“心流”状态的事情都很好。

? 学着品味当下
喝那口咖啡时,就专心感受它的香气和温度;走路时,注意路边的树和天空的颜色。正念练习(其实就是专心活在当下)被多项研究证实能提升幸福感,虽然效果因人而异,但或许暗示了专注与情绪之间的某种联系。

? 做一些小事帮助别人
给陌生人一个微笑,帮同事个小忙,甚至给流浪猫一点猫粮。帮助他人会带来一种深刻的满足感,这种感受往往比自我享受更持久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方法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,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性格都不同。


一个朋友的例子

我有个朋友,之前总抱怨工作累、生活没意思。后来他开始每天拍照记录一件让他感觉开心的小事:一杯好看的拉花咖啡、窗台上开的花、下班路上遇到的可爱狗狗……坚持了三个月后,他说最大的改变不是突然变得超级快乐,而是更容易注意到那些原本会被忽略的美好瞬间了

幸福不是终点,而是一种旅行方式。它不需要你拥有完美生活,而是让你在 imperfect(不完美)的生活里,依然能捕捉到光。

所以现在,问问自己:今天,有哪些瞬间让我感觉了一点点的幸福?也许答案就在一杯温热的茶里,或者一阵刚刚好的凉风里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