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比型软文范文: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种草文?
【文章开始】
对比型软文范文: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就懂的种草文?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刷手机的时候,明明知道那是一篇广告软文,但就是忍不住想看完,甚至最后还被它说服、心甘情愿地掏了钱包?反过来,也有些文章写得特别“硬”,一看就让人想划走,根本不想往下读。
为啥差别这么大?嗯…其实很多情况下,高手都在用一类叫“对比型软文”的写法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看看,这种文章到底厉害在哪?
一、什么是对比型软文?
简单来说,对比型软文就是通过两个或多个东西的对比,来突出你要推荐的那个的好处。它不是干巴巴地说“我的产品很好”,而是拉一个常见的、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对象来比一比。
比如你想推一款新出的洗发水,你不会只说它“洗完很顺滑”,而是可能会写:
“以前我用某某大众品牌,每次洗完头发都干得像草,但用了这个新产品之后,头发竟然能这么顺……”
看出来没?有对比,才有伤害… 哦不,才有感受。
二、为什么要用对比?人就是爱比较的动物
你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,我们每天其实都在做各种比较:中午吃面条还是米饭?买贵的手机还是性价比高的?比较,是我们做决定前最自然的思维方式。
所以当你把对比直接摆在读者面前:
- 降低理解门槛:不用烧脑,一看就明白
- 增强记忆点:有冲突、有差异的内容更容易被记住
- 激发共鸣感:如果你说的“痛点”他正好也有,瞬间就觉得“这说的不就是我吗!”
不过话说回来,对比也不是随便拉两个东西来比就行的。比得不对,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在刻意贬低别人、抬高自己。
三、好的对比型软文,到底怎么写?
1. 选对参照物:不一定要踩别人,也可以和自己比
很多人一听到“对比”就觉得必须拉竞品来打压,其实不一定。你还可以:
- 和“过去的自己”比:比如产品升级前后对比;
- 和“常规认知”比:打破大家的固有印象;
- 和“不同场景”比:说明你的产品更适合某种特定情况。
2. 重点突出,别比了一堆却没人记住重点
对比不是列清单,你比了10个维度,读者可能一个都记不住。最好只挑用户最关心的两三个点来深入对比,比如价格、效果、使用体验等等。
3.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
不要为了夸自己而故意贬低别人,甚至造假。现在用户都很聪明,一旦发现你不诚实,之前建立的好感会瞬间清零。可以大方承认对方在某些方面的优势,再转到自己更擅长的领域——这样反而更可信。
四、来看一个真实案例:扫地机器人选购软文
假设我们要写一篇推荐某品牌扫地机器人的软文,如果直接写“它扫得干净、噪音小、续航长”,你可能没什么感觉。
但如果我们这样写:
“之前我家用的是XX牌(市面上很常见的一款),每次它一开始工作,我家狗就吓得躲沙发底下——因为噪音实在太大了。而且墙角总是扫不干净,我得自己再收拾一遍。后来换了这个新的ABC机器人,哎?首先声音小了很多,狗子不躲了;其次它这个边刷设计特别贴边,墙角垃圾也能扫到;最重要的是它居然能自己倒垃圾……我差不多半个月才换一次集尘袋,真的太解放了。”
有没有感觉画面感、故事性、痛点对比全出来了?虽然具体技术原理我说不清,但体验差距是实实在在的。
五、避开这些坑,你的对比文才不会翻车
- ? 不要贬低具体品牌名称,容易引来法律风险,可以说“市面上常见款”;
- ? 对比要公平,别拿别人的弱点比你的强项;
- ? 数据可以适当夸张,但别离谱,比如“快了100倍”这种最好有依据;
- ? 多讲使用场景和故事,少堆砌参数,用户其实记不住那么多数字。
结尾:对比,是为了更好地选择
所以你看,写对比型软文其实没那么复杂。核心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,帮他们看清楚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,从而减少决策压力。它或许暗示了一种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,但最终打动人的,永远是真诚和同理心。
下次你想推荐一个产品、一个服务、甚至一个观点时,不妨试试:别光说它好,而是告诉大家它“比谁好”“好在哪里”。可能效果会很不一样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