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:那些我们想说的话
【文章开始】
家长写给孩子的一封信:那些我们想说的话
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?深夜看着孩子熟睡的脸,心里翻江倒海,一堆话堵在喉咙口,白天却一句都说不出来。不是不想说,是怕说不好,怕孩子嫌烦,怕自己表达得不对味儿。这封信,就是写给那些和我一样,心里揣着一团火,却不知道该怎么点亮的爸妈们。
为啥非要写下来?嘴上说说不就得了?
好,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。为啥要写?嘴上说多直接啊。
嗯…道理是这么个道理,但你想啊,现在孩子一天到晚能静下来听你讲几分钟?上学、作业、手机、朋友…他们的时间被切得碎碎的。你逮着个机会想认真说点啥,他可能“嗯嗯啊啊”就应付过去了。
写下来,不一样。白纸黑字(或者手机屏幕上的字),它就在那儿,跑不了。 孩子总有独处的时候,总有安静的时刻,他可能不经意间就翻到了,看进去了。这是一种“非即时”的沟通,没有那种面对面的压力,他更能读得进心里去。
而且吧,写的时候你能组织语言,能把那些滚烫的、可能有点伤人的情绪冷却一下,变成更温和、更有力量的字句。这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爱。
软文里到底该写点啥?
这事儿没标准答案,每家孩子都不一样。但有几个方向,大概…可能…是共通的?
- 写那些你平常说不出口的“肉麻话”。 比如“宝贝,其实我为你感到特别骄傲”,哪怕他最近成绩并不理想,但你看到了他的努力。这种话当面说,孩子可能会觉得尬,但写下来,他可能会偷偷脸红,然后心里一暖。
- 写你的“失败”和“脆弱”。 别总端着家长的架子!可以写写你年轻时犯的傻、考的砸、做的错误决定,以及你是怎么爬起来的。这能让孩子知道,爸爸妈妈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,也会犯错,也在学习长大。 这种真实的分享,比任何说教都管用。
- 写你对他的观察和欣赏。 “我发现你最近帮奶奶提东西了,真好”、“你那个朋友看起来挺靠谱的”,这些细节能让孩子感觉到,你是真的在关注他,而不是只关心分数和排名。
不过话说回来,具体怎么写才能最打动自家孩子,这个…呃…我得承认我也在摸索,可能得看孩子的性格和当时的情绪吧。
避开这些坑!别让好心办坏事
写是写了,但别写成“讨伐信”或者“说教大全”了啊!几个常见的坑,千万绕开:
- 别写成“第二份成绩单”。 通篇都是“这里要改进”、“那里要努力”。求你了,千万别!这封信是情感的连接,不是绩效考核!
- 别翻旧账。 写你是想拉近距离,不是来秋后算账的。“上次你那个事我就没说你了…”这种话一出来,完了,孩子立马把心门关得死死的。
- 别期望立马有回应。 你写完了,给孩子了,然后就眼巴巴等着他痛哭流涕扑过来拥抱你?大概率不会。他可能就点点头,说声“哦,看了”,然后就没了。但这不代表他没看进去,种子种下去了,需要时间发芽。 你得给他消化和反应的时间。
具体怎么动笔?从哪开始?
我知道,最难的就是开头。“亲爱的孩子:”然后呢?然后笔就停在那儿了。
试试这样:就从你此刻的心情写起。 “孩子,今天天气很好,我看着你跑出去的背影,突然有点话想跟你说…” 多真诚啊,是吧?
别追求辞藻多华丽,说人话,说真心话,就是最好的文笔。 你的孩子不会指望你是个文学家,他能感受到的是文字后面的那颗心。
甚至可以分享一个小故事,你和他之间的一个难忘的瞬间。比如他小时候走丢了那次,你的心急如焚和找到他后的如释重负。这些带着强烈情感的故事,最有说服力,也最能戳中人。
写在最后
其实吧,写这封信,归根结底是为了沟通,是为了在孩子飞速成长、离我们越来越远之前,多搭建几座心灵的桥梁。
这或许暗示了,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、也渴望理解孩子的迫切心情。 文字有种魔力,它能穿越忙碌的日常,直接抵达内心最柔软的地方。
所以,别犹豫了。找个时间,静下心来,拿起笔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。写给孩子的,不是一篇文章,而是一颗用文字包裹起来的,笨拙又真诚的心。 这就够了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