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生广告软文植入式:你看不出的广告才最厉害

原生广告软文植入式:你看不出的广告才最厉害

【文章开始】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刷着朋友圈、看着文章,突然就被某个产品“种草”了?明明不是广告位,内容也挺有趣,但最后怎么就忍不住去搜那个商品了呢?——没错,你遇到的,很可能就是“原生广告软文植入式”内容。

它不像横幅广告那样粗暴,也不像电视广告那样直接打断你。它就藏在内容里,让你在没察觉的情况下,接受了信息。有人说这是“最聪明的广告”,也有人觉得这有点“偷偷摸摸”。不管你怎么看,这种形式已经无处不在。


什么是原生广告软文植入?

简单来说,就是把广告包装成正常内容,让你看不出来这是广告。

比如你正在读一篇《夏天防晒必备指南》,里面讲到防晒霜多重要、怎么选,然后作者“顺带”提到某一款产品特别好用,还分享了自己的使用体验——你看得津津有味,结果一不小心就被“安利”了。

这种内容不像传统广告那样喊着“买我!买我!”,而是用 softer 的方式,让你自己产生“我需要”的念头。


为什么品牌都爱用原生广告?

原因其实不难理解:人们越来越讨厌被广告打断

你想想,视频看到正精彩,突然90秒广告——是不是很想摔手机?但如果是博主一边聊天一边拿起某款水杯喝了一口,说“这个真的很保温”,你是不是就更容易接受?

所以原生广告之所以流行,是因为:

  • 不打扰用户体验,甚至增强内容可看性;
  • 信任感更强,尤其是博主亲自使用或推荐;
  • 转化率更高,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;
  • 逃避广告拦截工具,很多插件拦不住这种“隐藏式”广告。

常见的形式有哪些?

你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看过很多这类内容了。比如:

  • 测评类:“我试了10款网红洗发水,最后发现它最去油”
  • 合集推荐:“适合小白的5款健身器材,第三款绝了”
  • 故事植入:“我那段时间熬夜加班,全靠这个保健品续命”
  • 知识分享:“专业摄影师教你选相机,顺便聊聊我用A牌的感受”

这些都不是硬广,却实实在在地把产品推给了你。


那么问题来了:这算不算欺骗用户?

好问题!这也是一直有争议的地方。

从广告法来讲,通常要求标注“广告”或“赞助”字样——但很多软文并没做清楚标识。读者以为这是纯分享,结果却是收费推广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博主确实是因为真心觉得好用才推荐,只是后来才和品牌合作。这里面的界限其实挺模糊的。

所以我们在看内容时也得带点判断力,别盲目跟风买。


怎样才能写出不让人反感的原生广告?

不是所有植入都令人讨厌。有些甚至读者看完还会点赞收藏。

关键就在于:内容要有价值,广告要做得自然

比如说:

  • 先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,再轻推产品;
  • 用真实体验代替夸大宣传;
  • 不隐藏合作事实,坦诚说明;
  • 选择与内容调性匹配的产品,别什么广告都接。

举个例子,一个育儿博主推荐儿童绘本就很合理,但如果突然开始卖机械零件,就真的很跳戏…对吧?


未来会不会人人都是“行走的广告牌”?

有可能。现在不只是博主,连我们普通人发朋友圈时如果用了个很明显的产品,也可能被怀疑是“软植入”。虽然…大多数时候我们真的只是随手分享。

这种趋势或许暗示,广告和内容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。以后我们可能每看一篇文章都要猜:“这到底是真心分享,还是广告啊?”

具体未来会怎么演变,其实谁也说不好,平台、政策、用户心态都在变。


结尾思考:我们该如何面对?

作为一种用户,我们能做的是:保持清醒,别轻易被带节奏

  • 清楚自己真实的需求,不盲目跟风购买;
  • 如果内容有用,即便它是广告,也可以接受;
  • 反过来如果你是创作者,也要珍惜读者的信任,别把广告做得太硬。

原生广告软文植入式它不是绝对的好或坏,更像是一种工具。用得好,双赢;用得不好,两边不讨好。

说到底,内容为王这句话还没过时——只要内容真的有用、有共鸣,带点广告,大家也不是不能接受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