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宣传软文活动:如何让英雄城出圈?

【文章开始】

南昌宣传软文活动:如何让英雄城出圈?

你有没有想过,一座被称为“英雄城”的古老都市,要怎么跟年轻人讲自己的故事?没错,我说的就是南昌。提起它,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“南昌起义”,历史课本里的那个。但……这座城市真的只有这些吗?当然不是。所以问题来了:怎么通过宣传软文让南昌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?


为什么要做南昌宣传软文?

好,我们先别急着说怎么写、怎么发。首先得搞清楚:为啥非得是软文?直接投广告不行吗?

嗯……其实你想想看,现在大家看到硬广告第一反应是什么?划掉、跳过、屏蔽。但软文不一样,它像讲故事,悄悄把你想说的东西塞进读者脑子里。而且南昌这座城市吧,虽然历史厚、文化重,但好像总缺那么点“网红气质”——所以,用软文来慢慢渗透、慢慢种草,可能是更聪明的方式

不过话说回来,软文也不是万能药。具体哪种类型最对南昌的调性,可能还得不断试……


南昌到底有哪些宝藏值得写?

如果你还以为南昌只有滕王阁和八一纪念馆,那真的有点out了。这座城市藏着太多可挖的点了,比如:

  • 红色文化不用多说,但我们可以写得更轻、更有共鸣,比如“一座城的青春与热血”;
  • 赣江两岸的夜景,简直媲美很多一线城市,灯光+现代建筑,拍照超级出片;
  • 水煮、拌粉、瓦罐汤……美食那么多,却没人好好写它多“接地气”、多好吃;
  • 年轻力正在爆发,像699文化园、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,已经是本地潮人聚集地。

你看,是不是突然觉得“咦,南昌原来有这么多可聊的”?


软文写作不能自嗨,读者到底爱看什么?

这个问题特别关键。你写的东西是给谁看的?如果是年轻人,那就不能光讲历史多么厚重……他们更关心“去了能干嘛?拍照好看吗?好吃的东西在哪?”

所以啦,软文内容得“有用+有趣”:
- 别只介绍景点,而是提供实用信息:比如周末游路线、小众打卡机位、必吃美食清单;
- 加入真实故事或对话,比如“在滕王阁遇到一位老爷爷,他说……”,这样更有温度;
- 语言别太官方,多一点“我跟你分享”的感觉,甚至带点吐槽反而更真实。


传播渠道:写完了,然后呢?

好,内容写好了,总不能只发在官网吧……那怎么让它被更多人看到?

一般来说,这几个渠道是可以尝试的:
- 本地生活类公众号,像“南昌美食”、“南昌打卡”这类,用户精准;
- 旅游平台+小红书,尤其适合放视觉冲击强的图片+短平快攻略;
- 跨界合作,比如和文创品牌、音乐节联动,增加曝光维度。

但要注意的是,不同平台调性不一样,发文形式也得微调。比如小红书偏向短句+高清图,公众号则适合深度长文。


案例分析:那次挺出圈的“南昌young”活动

其实去年有一次尝试挺有意思的。他们没直接说“南昌很美”,而是发起了一个“南昌young起来” 的话题,邀请年轻人用视频、照片分享他们心中“不一样的南昌”。

结果你猜怎么着?参与的人超多,不只是本地人,还有很多外地游客自发分享——这种UGC(用户自发内容)的方式,比官方自己夸有效得多。这说明什么?或许暗示了大众更愿意相信真实普通人分享的内容


会遇到什么挑战?

做城市宣传吧,有时候也挺难的。比如:
- 怎么平衡“历史厚重”和“年轻化”表达?
- 怎样避免变得像旅游广告?
- 流量怎么持续?不是爆一篇就结束了……

这些我没有标准答案,但我觉得最重要是:保持真实,保持延续性。别今天发一篇,下个月没影了。慢慢积累,才能让更多人记住“哦,南昌还挺有意思的”。


总结:软文不只是写文章,更是一场沟通

所以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——怎么让南昌通过软文出圈?

它其实不是一个简单“写稿+发布”的动作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:从挖掘城市亮点,到用对的语言写给对的人看,再到选对渠道放大声量。而且,它需要持续做、不断调。

也许短期内看不到爆红,但一步步来,让更多人从“知道南昌”到“想去南昌”,那就是成功的开始。

【文章结束】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