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护肤品的收钱的软文到底有啥用?我来唠点实话
卖护肤品的收钱的软文到底有啥用?我来唠点实话
【文章开始】
你是不是也经常刷到那种,看起来特别真诚、特别像朋友推荐的护肤品广告?一边讲成分、讲效果,一边还时不时插一句“现在下单还有优惠!”——这种,说白了就是“收钱的软文”。
但你有没有停下来想过:为啥品牌非要写这种文章?它们真的有用吗?还是纯粹忽悠人花钱?
今天咱们不吹不黑,就聊聊这种内容背后的门道。放心,我不卖你东西,就纯唠嗑。
一、软文到底是啥?不就是广告吗?
是,也不是。
你说它是广告,没错,它确实是为了卖货。但它不像传统广告那样硬邦邦地喊“买我!买我!”,而是换个方式,先给你讲故事、讲问题、讲焦虑……然后不经意间把产品推给你。
比如你可能看过这样的标题:
- “我熬夜三年脸黄得像土豆,用它两周居然透亮了?”
- “敏感肌不敢乱用?这个成分清单我扒干净了”
你看,它不像广告,更像是一篇“经验分享”或者“测评”。它不直接收你钱,但它收品牌的钱啊——所以叫“收钱的软文”。
二、为啥品牌非得写软文?直接打折不行吗?
不行,因为现在大家已经对硬广免疫了。
你想想,如果你刷到一个明显是广告的帖子,是不是手指一划就过去了?但如果是看起来像真人试用、像朋友推荐的内容,你可能会多看一眼,甚至心里想:“诶?她用的这个好像有点东西?”
所以软文的核心目的就三个:
- 降低防备心:让你觉得这不是推销,是分享;
- 建立信任感:通过“真人”案例、before/after对比让你觉得靠谱;
- 推动下单:最后再加个限时优惠,催你赶紧行动。
三、软文真的能说服人买东西吗?
能,但得看怎么写。
一篇好的软文绝对不是吹得天花乱坠那种。现在人精得很,一看太夸张反而直接划走。得有点真诚感,甚至适当暴露缺点——比如“这个见效不是特别快,但我能接受”。
我举个例子啊(虽然是编的,但很典型):
有个博主写自己用某美白精华,开头先说“其实我没抱太大希望”,中间写“用了十天好像没啥变化,但毛孔细了”,最后再放一张一个月后的对比图——哎你看,就很有说服力。
所以你看,软文的核心不是“吹”,是“演得像真的一样”。
四、那写软文的人到底怎么收钱的?
一般来说有两种常见方式:
- 按篇收费:写一篇给你X千,品牌还能要求修改,但一般不让你写得太假;
- 带货分成:文章里带链接或优惠码,谁通过这个链接买了,博主就能拿抽成。
有些更厉害的博主是两种混合,既收撰稿费,也拿分成——所以人家拼命写,是真的能赚到啊。
五、普通人怎么判断软文是不是在骗人?
这事儿有点难,但有几个小技巧你可以试试:
- 看有没有夸张承诺:比如“七天淡斑”“一夜回春”——基本可以划走了;
- 查成分表:如果它只吹成分名(比如“含XX酵母”),但不讲浓度和配方,那可能只是噱头;
- 看评论区:如果清一色是夸的,没有一个人问问题……嗯,你懂的;
- 是否只讲优点不说缺点:真正好产品一般会坦诚适用人群和局限。
不过话说回来,有些产品确实不错,只是被软文形式推出来了——所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。
六、那我到底该不该相信软文?
这样讲吧:你可以看,但别全信。
软文本质上是一个“信息来源”,但不是唯一来源。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种草起点,然后:
- 去查更多人的真实评价;
- 看看有没有专业博主分析过;
- 最重要是——先试小样!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。
毕竟脸是自己的,钱也是自己的啊对不对?
写在最后
说到底,“收钱的软文”就是一种营销方式罢了。它存在是因为它有效——既能让品牌卖货,又能让博主赚钱,偶尔还真能让你买到好东西。
但你得记得:所有看似“真诚”的推荐,背后可能都有商业目的。保持清醒,多做功课,才能又不花冤枉钱,又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好了,唠完了,希望能帮你下次刷到软文时多个心眼儿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