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管别人怎么说:为什么你该写自己的“软文”
别管别人怎么说:为什么你该写自己的“软文”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
花了心思写一篇内容,发出去没多久,底下就有人评论:“又是软文吧?”“广告味儿太浓了”“恰饭文,散了散了”……然后你心里就咯噔一下,开始怀疑自己:我是不是真的写得太像广告了?是不是不该这么表达?
其实吧,这事儿挺常见的。别说普通写作者,就连很多大V、专业内容创作者,也经常被贴上“软文”的标签。但问题来了——我们真的要在意别人这么说吗?
“软文”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大家这么反感?
我们先来掰扯一下什么叫“软文”。传统意义上,软文指的是那种“藏着掖着”的广告文,看起来是分享知识或者讲故事,其实核心目的是推销产品。
大家反感的,其实不是“推荐”或“分享”这个行为本身,而是那种“被欺骗”的感觉。比如说,你以为是真心安利,结果发现对方是拿钱说话,那信任感一下子就垮了。
但话说回来,现在的内容环境已经复杂多了。“软文”这个词早就被用滥了,甚至成了一种随手贴的标签——只要你看不顺眼,就能说它是软文。
为什么我们总会忍不住在意别人的评价?
人嘛,毕竟是社会动物。我们希望被认可、被喜欢,而不是被批评、被嘲讽。这是写在基因里的东西,改不了。
而且特别是在内容创作领域,你的表达就是你的一部分。别人批评你的内容,某种程度上就像在批评你这个人。这种心理反应非常自然,但也非常容易让我们陷入自我怀疑。
不过话说回来,你发现没有?那些动不动就说“软文”的人,往往并不是你的目标读者,甚至可能根本没仔细看你的内容。他们只是随口一说,你却纠结半天——这划算吗?
重点来了: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“软文”
这不是叫你去写广告,而是说,你应该坚持自己认可的内容方向。别人的标签是别人的事,你的内容才是你的资产。
我们来问自己几个问题:
? 你写的内容对自己和读者有没有真实价值?
有,那就够了。不管是分享经验、测评产品还是表达观点,只要你是真诚的,是在提供价值的,那就值得写。
? 你是不是在“骗人”?
如果没有隐瞒合作、没有夸大事实、没有误导读者,那就不是在写传统意义上的“软文”。你只是在做内容分享而已。
? 骂你的人是你的目标读者吗?
很多时候根本不是。他们可能只是路过喷一句,而你却为此调整自己的内容策略——这就像因为一个不喜欢吃辣的人说“菜太辣”,你就决定再也不放辣椒了。
那如果真的是合作内容怎么办?
坦诚一点就好。
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其实能接受“合作内容”,前提是你得明确说明,并且内容仍然保持质量。真诚比隐藏更容易获得尊重。
举个例子,有些博主会在开头直接说“感谢品牌赞助”,但内容照样做得扎实、有看点——这种反而更容易被接受,甚至被夸“良心恰饭”。
相反,越是遮遮掩掩,越容易被骂。
写内容最怕什么?最怕自我阉割
很多人因为怕被说“软文”,就不敢推荐产品、不敢写使用体验、不敢做深度测评——最后内容变得越来越空,越来越“安全”,也越来越无聊。
这其实是一种自我阉割。你砍掉的是你内容的特色和真实感。
记住:
? 没有人能为所有人写作;
?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常态;
? 重点不是标签,而是你是否坚持输出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。
有人说“你这就是软文”,怎么回应?
其实……不一定需要回应。
你不可能说服每一个人,尤其是那些已经预设立场的人。
但如果非要回应,或许可以笑笑说:“你觉得是就是吧,但我写的是我真用的、真觉得好的。” 这种态度反而更拉好感。
当然了,具体怎么处理可能还得看情况,这方面我没有标准答案。
写在最后:你才是你内容的决定者
别人可以随便说,但写什么、怎么写,终究是你自己决定的。
不要因为害怕被贴标签,就停止表达。
不要因为少数人的批评,就忽略大多数人的认可。
更不要因为“软文”这顶帽子,就放弃分享真实有价值的内容。
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批评的人,缺的是认真做事的人。
所以,别管他们说什么。
继续写你的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