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麦郎软文营销:如何悄悄走进你的生活?
今麦郎软文营销:如何悄悄走进你的生活?
【文章开始】
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——明明没打算买,但刷着刷着手机,突然就觉得“诶,今麦郎这泡面好像挺香”?然后手指就不听使唤地点了下单?说实话,这背后可能根本不是巧合。
一、软文到底是个啥?为啥品牌都抢着做?
我们先抛开专业术语,说人话就是:“看起来是篇文章,实际上是个广告”。但它不像电视广告那样举着喇叭喊“买我买我”,而是假装成朋友聊天、美食测评、生活分享,让你放松警惕,慢慢接受它的信息。
那今麦郎为啥也要用这招?你想啊,现在大家一看到硬广告就划走,甚至开会员跳过广告。但如果是篇“打工人深夜加班吃泡面治愈瞬间”呢?你不仅会看完,可能还会点赞收藏。这就是软文的核心——用内容掩盖销售意图,降低你的心理防备。
二、今麦郎的软文是怎么“套路”我们的?
别看软文好像写得很随意,其实背后设计感很强。我翻了他们好多内容,发现几个高频套路:
- 故事包围产品:不讲面多筋道,而是讲“凌晨加班的程序员用一碗面暖了胃”“大学生宿舍夜话配红烧牛肉面”,让你先代入情绪,再记住产品;
- 痛点精准打击:比如“五分钟搞定一餐”“便宜还能囤”,完全打中忙碌上班族和学生的需求;
- 绑定热点话题:像“单身经济”“懒人食谱”“怀旧风”,今麦郎经常蹭这些话题露出,显得不突兀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套路之所以能成功,根本还是因为产品确实能接得住。如果面难吃,再好的软文也只会带来差评。
三、他们到底在哪些平台发软文?
今麦郎其实挺聪明的,没有遍地撒网,而是集中火力打几个阵地:
- 小红书:主打“拍照好看”“氛围感”,很多博主拍出ins风泡面图,配上文案像是自己发的日常推荐;
- 微信公众号:走“情感+生活”路线,很多深夜食堂风格的文章,面成了治愈符号;
- 抖音&B站:偏测评和吃播,用“嗦面声音”“酱料实拍”刺激感官,让你看饿了直接下单。
有意思的是,他们甚至会合作一些看起来不垂直但粉丝信任度高的博主,比如育儿博主推荐“孩子爱吃的老母鸡汤面”,这波操作覆盖人群就更广了。
四、软文营销真的有用吗?数据怎么说?
虽然很难拿到今麦郎内部数据,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行业报告和平台现象反推:
- 搜索指数上升:在某站内搜索“今麦郎 测评”“今麦郎吃法”近几年明显增多,说明软文带来了搜索行为;
- 用户自发二创:很多人模仿软文里的“泡面神仙吃法”,这或许暗示内容真的激发了用户参与;
- 成本可能更低:相比请明星代言,软文投放性价比更高,尤其适合快消品这种需要频繁曝光的品类。
当然啦,具体哪种类型的软文转化率最高,这个恐怕只有品牌内部才知道,外部很难拿到准确对比数据。
五、软文虽好,但翻车了怎么办?
也不是所有软文都能夸出花来。用户现在很聪明,一旦发现“假种草”或者产品体验不及预期,反而会引发反噬。比如有人看到软文买了今麦郎高端线产品,发现和普通款差别不大,就会觉得“被骗了”,甚至上网发避雷帖。
所以软文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:短期能带销量,长期还得看产品是否真的配得上文案吹的“牛”。
六、未来软文还能怎么玩?今麦郎可以怎么做?
我觉得接下来软文会更强调“真实感”和“互动性”。比如:
- 不再过度美化:甚至主动说“这款面口味偏重,适合重口味人群”,反而更可信;
- 融入线下场景:比如联合便利店推出“软文同款套餐”,看完内容直接扫码买;
- 让用户成为创作者:鼓励大家晒出自己的吃面故事,慢慢淡化商业痕迹。
其实啊,营销形式怎么变,最终能留住用户的还是产品本身。面好吃,啥文案都加分;面难吃,再好的故事也救不回来。
今麦郎的软文营销其实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——现在早就不是“广告硬砸”的时代了,大家都想悄悄融进你的生活,让你感觉不到这是销售。但作为消费者,看懂这些套路之后,反而能更理性地做选择。你说对吧?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