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胶糕出锅后怎么才能不粘模具?
新手第一次熬阿胶糕,是不是总在出锅环节翻车?看着锅里咕嘟冒泡的琥珀色胶液,显明闻着香得不得了,可一倒进模具就死活扒拉不下来,要么切块时碎成渣渣,要么脱模后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?别慌!我这一个熬废了整整三锅阿胶的老手,今天就把踩过的坑都给你填平了。
一、出锅前的黄金30秒有多要命
上个月我表妹跟着网红教程学熬胶,眼看着挂旗成功了,抄起锅就往模具里倒。终局第二天脱模时,半锅阿胶糕死死黏在硅胶垫上,用菜刀撬都撬不动。厥后问了老师傅才知道,症结就出在"出锅热度"这一个隐形杀手。
中心数据记牢了:
- 阿胶液热度>75℃倒模 → 水分蒸发太快 → 糕体开裂
- 阿胶液热度<60℃倒模 → 凝固速率慢 → 粘模具
- 最佳倒入热度65-70℃(手背试温微烫不刺痛)
这里尚有个土法子特好用:拿根筷子在锅边抹一道胶液,等它自然流下时出现显明折痕,就像融化的芝士能拉丝但又不会断,这时间倒模具准没错。
二、模具处理五大禁忌清单
你以为给模具刷层油就万事大吉?太无邪!我客岁用花生油刷模具,脱模后的阿胶糕泛着层油光,放两天居然有哈喇味。厥后才发现食用油根本不适合,得用隔水融化的蜂蜡或专用脱模剂。
这些坑万万别踩:
- 用烘焙纸代替油纸(烘焙纸太润滑挂不住胶液)
- 不锈钢模具不预热(冷模具会让阿胶急速凝固)
- 芝麻枸杞直接铺模具里(必须等胶液倒完再撒辅料)
- 刷油后没擦去浮油(残留油膜会让糕体分层)
- 用硅胶铲刮锅底(胶液冷却部位混入会致使颗粒感)
当初我的独门秘方是:模具先放烤箱50度预热10分钟,刷层食用级蜂蜡后用厨房纸擦到半哑光状态。如许脱模时阿胶糕能自然压缩0.5毫米,边缘特殊规整。
三、倒胶手段决议成败
见过兰州拉面师傅甩面的手段吗?倒阿胶液可比谁人注重多了。第一次我倒得太快,胶液在模具里构成气泡,切块时满是蜂窝眼。厥后跟中药铺的老师傅偷师,学会采用25°斜角缓缓倾倒,让胶液像绸缎一样平摊开。
记着这三个节奏:
① 先倒模具四角再填中心
② 每倒1/3胶液就轻震模具消泡
③ 最后用温热的刮刀(40℃左右)抹平表面
倘若发现胶液表面有气泡,赶紧撒点熟芝麻盖住。等完整冷却后,这些芝麻反而成了自然装饰,比呆板压花的还难看。
四、冷藏仍是阴干?
上周末街坊大姐非说阿胶糕必须冷冻才可能定型,终局她家冰箱当初飘着一股子驴皮味。切实传统做法是放在阴凉透风处自然凝固12小时,古代人图快可能冷藏,但万万别超过4小时,否则返潮后容易发霉。
这里尚有个对比测验数据:
定型方式 | 耗时 | 脱模难易度 | 保质期 |
---|---|---|---|
自然阴干 | 12h | ★★★☆☆ | 60天 |
冷藏定型 | 4h | ★★★★☆ | 45天 |
冷冻定型 | 2h | ★★★★★ | 30天 |
我自己探索出个折中办法:先阴干6小时让表面结皮,再冷藏2小时迅速定型,如许既保持口感又能轻松脱模。
五、模具选错全白费
刚开始我用的是做雪花酥的塑料模具,终局阿胶液把模具烫变形了。厥后换了304不锈钢模具,又发现边缘太锋利不好脱模。当初固定用加厚榉木模具,传热平均还能吸收多余湿气。
近来发现个神器——定制的紫铜模具。诚然价钱是个别模具的五倍,但导热性能绝了。前次用它做出来的阿胶糕,切面跟镜面似的反光,送礼特有体面。不过铜模具用完得立刻擦干,不然生铜绿就糟蹋了。
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,有次偷懒没给模具卡扣上锁,胶液还没凝固就从缝隙漏出来,搞得操作台像凶案现场。以是万万记得倒胶前检讨模具密封性,别像我一样交智商税。
切实阿胶糕制作就跟谈爱情似的,火候到了自然牵强附会。下次你们熬胶时倘若慌手慌脚,就默念三遍"慢工出粗活",保准能做出药店级其余成品。倘若还翻车,带着你的失败品照片来批评区,咱们一块儿找茬儿找乐子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