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软文策划师生存指南:手把手教你玩转本地流量
"你说奇不奇异?惠州街边卖腌面的阿婆都懂在抖音发视频,为啥有些老板砸钱做推广仍是没人看?"
上周末在惠州西湖边品茗,听到隔壁桌两个创业者在呻吟。这事儿切实没设想中繁琐,今天咱们就唠唠——在惠州做新闻策划,说到底就是'三吃透一搅和'的功夫。
惠州味儿怎么挖?
"终日喊'本地特色',到底啥才算惠州特色?"
客岁帮桥东老街的糖水铺做推广,老板非要写"百年祖传秘方",终局三个月亏了二十万。厥后改成《惠州人炎天必喝的6碗糖》系列,把开销者偷师阿婆煮糖水的趣事写成段子,当初分店开了五家。
划重点:别学景区导游词!得抓住惠州人'求实+恋旧'的性情。比如说网页[5]提到的"讲古"传统,用在餐饮软文案例100字里比吹嘘秘方管用得多。
投稿渠道咋选?看这一个对比表就清晰:
渠道范例 | 适合内容 | 举一个 |
---|---|---|
西子湖畔APP | 生涯服侍 | 新开美容院探店vlog |
抖音#惠州话题 | 快消品 | 客家娘酒酿造进程 |
惠州日报网 | 政体共同名目 | 惠东鞋业转型故事 |
友人圈九宫格 | 培育培训 | 书法班学生作品展 |
记着口诀:"西子聊日常,抖音秀名堂,政务找日报,友人圈晒成果"。
标题党仍是标题王?
"不是说标题要劲爆吗?怎么总被骂标题狗?"
客岁有个做荔枝干的厂家,非要蹭热门写《狂飙里的惠州滋味》,终局本地人嫌甜,本地人以为不正宗。改成《阿公的荔枝柴火灶》温情路线,反而成了广交会指定伴手礼。
这里尚有三个避雷秘诀:
- 疑难句+地标:"去水东街必吃的横沥汤粉,到底哪家最正宗?"
- 数字对比:"3代人守着的客家擂茶钵,藏着什么养生密钥?"
- 方言点睛:"冇使惊!惠州买房避坑指南来啦"(参考网页5的方言运用)
万万别学这一个反面课本
《震撼!惠州这家店居然..》点开是卖拖把的,批评区清一色"又骗流量!"
内容要像东江酿豆腐
"都说内容要软,到底多软才适合?"
上个月帮潼湖的蜂蜜厂写推广,开头是这么整的:"天还没亮,养蜂人老陈就摸黑进山,露珠把解放鞋打得透湿。'这季荔枝蜜再卖不动,娃的学费就...'正发愁呢,手机突然叮咚——'陈叔!抖音好多人问怎么买!'"
你看,这豆腐酿得英俊:
- 皮儿薄(故事开头)
- 馅儿实(网民痛点)
- 汤汁鲜(化解方案)
再加句客家谚语:"人怕理,米怕筛,好商品怕没人知",转化坦率接翻倍。
数据会撒谎?看这三个暗门
"阅读量过万才给20个咨询?玩我呢?"
客岁帮某楼盘做推广发现个怪事:在房产网阅读量8000+的帖子,事实到访才15人;而在"惠州妈妈群"里阅读量500的推文,当天来了30多个家室。
中心要看这三个数:
- 停顿时长(超过45秒才算有效)
- 多次转载(带批评的转发才算数)
- IP归属(惠州本地占比要超70%)
独家监测土方子:在文末加句"到店说是看李姐文章来的,送罗浮山艾草包"。
个人意见:别被流量牵着鼻子走
干了七年策划最想跟新人说:"慢就是快!"
客岁仲恺有个做智能锁的厂子,非要追热门写《ChatGPT时期的智能生涯》,终局经销商都说"看不懂"。厥后改走《阿婆家的铜锁和孙子的指锁》温情路线,三个月拿下50家便利店渠道。
你品,细品:惠州人就好这口"旧瓶装新酒"的味儿。那些天天晒10W+的同仁,搞不好下个月就转行卖课程了,懂的都懂。
最后唠两句切实的:好策划都是"泡"出来的,不是"憋"出来的。下次没灵感了,去水东街转悠转悠,看一看卖凉茶的阿伯、拍婚纱的新人,保准点子咕嘟咕嘟往外冒。
独家数据:客岁惠州本地公司投的软文,在论坛带方言互动的内容,转化率比个别话高60%——这事儿,报表可不会告诉你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