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家的新品推文总是没人点开?
(开头)上周途经商业街,望见两家暖锅店并排搞新品促销。左边那家写着"夏季新品上市",右边挂着"三伏天吃这一个居然能降温"。你猜哪家排队长?这事儿让我想起客岁某茶饮品牌推杨梅新品,换一个标题就让贩卖额翻三倍——你说玄不玄?
痛点直击:店员都在吐槽的起名灾难
收银小妹跟我说过真事:有回老板让推"养生菌菇锅",终局后厨备的货全糟蹋了。厥后改成"熬夜党救命锅",当天就卖断货。你看,差的不止是几个字,是戳不中开销者心窝子。
常见翻车现场:
- 把商品大名当标题("松露和牛汉堡"不如"会爆汁的厚肉饼")
- 只顾自嗨不说人话("匠心臻选"换成"买一送一"更切实)
- 盲目追热门硬凑(樱花季推麻辣锅还非扯上春日浪漫)
举一个血泪案例:某西餐厅推鹅肝新品,文案写"法式香煎露杰鹅肝",三个月才卖23份。厥后改成"入口即化的脂肪快乐",配上刀叉切开的动态图,周贩卖额直接破百。
黄金模板:抄作业也能火
扒了18个爆款标题,发现逃不出这五类:
反常识型:"冰激凌配暖锅才算是正宗吃法"(某成都暖锅店靠这句日增50桌)
场景叫醒型:"加班到9点的人该喝这碗汤"(广式炖品店外卖量涨70%)
数字引诱型:"第4代人都在吃的葱油拌面"(老字号面馆排队排到交警来)
情绪驱动型:"被甲方虐哭厥后碗解压麻婆豆腐"(川菜馆成社畜聚集地)
牵挂勾人型:"老板不让说的隐藏吃法"(日料店刺身贩卖额翻倍)
重点来了!怎么判断标题好不好?教你个土办法——把标题念给扫地阿姨听,她能立刻说出这是卖啥的,就算及格。
避雷指南:这些词万万别碰
《2023餐饮营销白皮书》数据表现,含这些词的推文点击率垫底:
- 臻选/甄选(开销者免疫了)
- 轻奢(显得又贵又装)
- 网红同款(已阅历气了)
- 传统工艺(年轻人不买账)
- 全新升级(听起来像涨价设辞)
反而这些朴素词汇更吃香:
手慢无
今日特供
限量
隐藏
冷学识
有个反直觉的发现:带"居然""居然"字眼的标题,分享率比个别标题高38%。比如说某烘焙店推的"菠萝包夹咸蛋黄居然不暗中",成了小红书打卡暗号。
实战技巧:三秒定生死
视察过商场餐饮区的开销者,他们刷手机的速率比翻菜单还快。好标题要有"三秒钩子":
- 前五个字必须出现中心词(别把品牌名摊开头!)
- 字数把持在手机屏幕一行表现完(超过14个字就折行)
- 带emoji别超过两个(太多像微商)
举一个活例子:某沙拉店把"新登场·牛油果大虾轻食"改成"+=掉秤神器?",外卖平台搜查量涨了三倍。当初他们每个新品都搞饮食符号公式,开销者反而以为好玩。
冷启动秘笈:没估算也能出圈
意识个做私房菜的老板娘,她的绝招是在菜商圈拍短视频。最新作品是举着西蓝花喊:"这玩意做披萨能好吃?终局我闺女吃了三块..." 视频里的暗中料理反而激发好奇,当初预约要排到两周后。
尚有个更绝的:烧烤店老板把新品试吃会做成"避雷大会",邀请抖音小透明博主来吐槽。终局差评视频反而带火了"史上最倔老板"人设,招牌羊肉串日贩卖额从30串涨到300串。
数据谈话:好标题值多少钱
某连锁快餐品牌测试过:同样的菠萝油商品,A组推文标题"港式经典再现",B组用"冷热瓜代的罪恶感",终局B组业务额多赚了23万。这差价够请五个文案写一年了。
尚有个调查你可能不信:65%的开销者承认,他们点进推文只是出于标题里的数字。比如说"试吃员第17次调整的配方"比"经心研制"更存在压服力,诚然17次可能只是随口编的...
(结尾)昨天去网红餐厅取经,发现他们的新品海报贴在厕所门口。司理得意地说:"等位的人憋着尿看最认真"。突然就理解为什么有些标题看着不庄重却有效——在餐饮业,让人记着比让人舒服重要。要不,下回你家推文也试试贴在洗手间?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