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轮渡上的流量密码:武汉软文推广实战手册
(船笛在江面拉响)你说在武汉搞推广最难的是什么?去年帮某小龙虾品牌做江滩夜市推广,甲方爸爸甩来句"要带江水的味道",愁得我蹲在中华路码头啃鸭脖子。直到轮渡上瞥见小情侣拍照发抖音,突然开窍——武汉的新闻推广,就得泡在这座城的江湖气里。
第一幕:户部巷的老字号突围战
老通城隔壁的蔡林记去年差点关张,我们给设计的《热干面盲测指南》:
- 在收银台贴"扫码查看碱面PH值"
- 打包盒印"黄金拌面倒计时:3分15秒"
- 关联公众号推"芝麻酱的分子料理学"
三个月后大众点评收录量翻倍,最绝的是华科食堂阿姨组团来偷师。现在他们家在抖音#武汉早餐话题下长期霸榜,秘诀就一句——把百年老味写成科学测验报告。
第二幕:樱花季的流量截胡术
东湖樱园每年三月人挤人,有个汉服租赁店偏要逆势操作。我们策划的《樱花树下避人指南》:
- 凌晨五点开园直播梳头教化
- 发放"错峰赏花坐标卡"(标注冷门机位)
- 推"夜樱妆造套餐"(配LED灯笼道具)
这套组合拳让淡季订单涨了七成,美团店铺收藏量从300飙到8900。记住!在武汉做文旅推广,得比游客会卡位。
第三幕:长江灯光秀的暗度陈仓
帮某地产项目做推广时,甲方非要蹭灯光秀热度。我们玩的更绝:
- 在江滩观景台发"光污染检测卡"
- 制作"楼体灯光亮度排行榜"
- 开发AR滤镜"我家阳台看灯光秀"
结局项目没成地标,反被环保局约谈。但歪打正着,公众号涨粉5万+,现在都成武汉灯光秀民间监测站了。这事教会我:在武汉搞事物营销,得预备十个Plan B。
第四幕:过早摊的私域裂变
吉庆街的烧梅店老板死活不信线上营销,我们给他整了套骚操作:
- 塑料袋印"明日馅料竞猜"
- 买三送一的券藏在美团问答里
- 每周三发"面点师傅失误作品展"
三个月后微信社群裂变出七个,最远有光谷码农坐地铁来打卡。现在老板逢人就吹:互联网 +?老子这是烧梅+!
(轮渡靠岸鸣笛)要我说,武汉的新闻推广就像这长江水——看着浑,底下全是活鱼。去年武汉大学有个课题组监测到,本地生活类推文打开率比全国均值高23.6%。为啥?出于武汉人骨子里就爱凑热闹,会抬杠,能把广告当段子传。您假若不信,明早去粮道街转悠转悠,保准能听见过早的嫂子们边排队边念商家的推广文案,比背乘法口诀还顺溜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