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松筹软文实战手册:3步写出让人主动转发的求助信
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?
隔壁王叔胃癌住院,女儿在轻松筹写了三天三夜,最后只筹到八千块。而同事小李父亲同样生病,一篇求助文章三天筹了十五万。去年我帮23个家室撰改过筹款文案,发现好文章和普通文章之间,差的不只是文笔。
举一个例子:张阿姨写"丈夫肺癌需要化疗",李姐写"那个修了三十年自行车的人,现在躺在ICU等零件"。后者筹款速度是前者的3倍。为啥?出于故事比病情更具有穿透力。
一、标题怎么起?记住这一个万能公式
"救命!我差点被自动生成器害惨了"——这是上个月帮人改文章时听到最多的吐槽。很多新手喜欢用机器生成"救救我的爸爸"这一类标题,结局阅读量还不到100。
合格标题要有三个钩子:
- 身份钩子:"36年教龄的班主任正在ICU备课"(依靠职业共鸣)
- 地域钩子:"在青岛海边捡了20年贝壳的人,现在需要你捡回他的命"(激发同乡情)
- 时间钩子:"还有72小时,我就要永远失去这一个笑容"(制造紧迫感)
有个真实案例:把"求助白血病女儿"改成"再给我90天,我想参加女儿的幼儿园毕业礼",转发量直接翻了5倍。
二、文章内容架构像剥洋葱,要让人边看边抹眼泪
上周帮一个单亲妈妈改文案,原稿写满治疗费和诊断书,读起来像病例报告。我让她在第三段加了个细节:"化疗掉光头发那天,女儿偷偷用彩笔在妈妈光头上画了朵太阳花"。就这一个画面,让文章点赞量暴涨200%。
黄金架构应是这样的:
-
第一层:基本消息(谁病了/什么病/花多少钱)
- "45岁建筑工,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"
- "三次化疗已花费28万,移植手术需要50万"
-
第二层:生活切片
- "生病前每天扛50袋水泥,现在连筷子都拿不稳"
- "女儿把早餐钱省下来买止痛贴,说'爸爸背上少疼点就能早点干活'"
-
第三层:将来期待
- "医生说只要顺利移植,还能看着女儿初中毕业"
- "等病好了,想带老母亲去看趟天安门,她念叨了半辈子"
千万别把文章写成流水账,要像拍电影一样,每隔三段就放个"催泪弹"。
三、图片不是随便贴,要像电视剧分镜头
见过最离谱的筹款页面,18张图全是缴费单和诊断书,看得人喘不过气。去年有个聪明姑娘,把图片排成了三部曲:
图片类型 | 摆放顺序 | 情绪效果 |
---|---|---|
健康时全家福 | 首图 | 构建美好印象 |
工作场景照 | 第三屏 | 强化勤劳人设 |
治疗过程图 | 每隔五屏穿插 | 制造心疼冲击波 |
孩子手写信 | 结尾前 | 引发情感核爆 |
她特意选了张女儿在病房写作业的照片:破旧铅笔盒压着皱巴巴的"早日康复"贺卡。这张图带来43%的捐款转化,有网友留言:"看见那个铅笔盒,想起我小时候"。
四、数据要会说话,别光列数字
"治疗费需要80万"——这种写法就像超市价签,让人无感。换一个说法:"每天睁眼就要往医院存4380元,相当于卖掉300斤玉米",刹那就让数字活过来。
去年有个农村小伙这样写:"这次手术费=家里10亩地3年收成+父母捡5年塑料瓶"。结局连镇上的废品站老板都捐了500块,还发动整个回收圈转发。你看,把费用换算成劳动价值,比单纯哭穷管用十倍。
五、避开这三个自杀式错误
- 卖惨过度:"不捐钱就只能等死"——让人产生品德绑架感
- 消息模糊:"需要很多钱继续治疗"——到底多少?怎么用?
- 证件不全:诊断证明打码太重,像用马克笔涂过
最可惜的是有个教师家室,文章写得感人肺腑,却忘了上传教师资格证。大多数人质疑:"说是老师,佐证呢?"结局白白损失了三分之一的潜在捐款。
本人观点:筹款不是乞讨,而是寻找同盟军
去年接触过最特别的案例,是个渐冻症患者。他没写治病多苦,反而写了篇《我想站着参加自己的葬礼》,记录怎么用眼球打字完成遗嘱。文章最后说:"倘使筹款成功,其中5%将捐给渐冻症探究基金"。
结局不但筹满目的,还带动探究所收到额外捐款。这件事让我顿悟:非常好的求助文案不是伸手要钱,而是点燃希望的火种。就像那个患者说的:"你们不是在救我,是在投资一个让更加多人站起来的可能"。
所以下次写文章时,不妨问一问自己:倘使这是最后一次向世界发声,排除救命钱,我还想留下什么?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