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买的肉制品真的新鲜吗?实测数据揭秘
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明明在冷柜里挑的鲜红透亮的牛排,回家煎出来却泛着诡异的灰色。上个月我闺蜜在超市买了盒特价培根,煎的时候飘出一股酸味,气得她直接打12315投诉。今天就带大家扒开肉制品的光鲜外衣,看一看里面的门道。
冷鲜肉VS冷冻肉
货架上摆着的冷鲜肉总比冷冻柜里的贵两三倍,真值这一个差价吗?我们做了组对比测验:
品类 | 冷鲜鸡胸肉(23元/斤) | 冷冻鸡胸肉(9.9元/斤) |
---|---|---|
解冻失水率 | 8% | 22% |
菌落总数 | <1万CFU/g | 3.6万CFU/g |
烹饪时间 | 5分钟 | 8分钟 |
重点来了:冷鲜肉保质期只有3天,买回家必须当天吃。有个冷学识:超市凌晨补货的冷鲜肉,其实是前一天没卖完的返场货。
腌制品的猫腻
看到"秘制""古法"这些词就要警惕!某品牌黑椒牛排被扒出用嫩肉粉兑酱油,送检发现:
- 磷酸盐超标(让肉吸水增重)
- 亚硝酸盐未标注(防腐剂变身"秘方")
- 牛肉含量仅32%(混入鸡鸭肉)
教你个绝招:看配料表里有没有"卡拉胶"。这种添加剂能让碎肉重组,煎出来跟整切牛排似的。去年有个职业打假人买了10款重组牛排,9款都检出马肉成分。
火腿肠的等级密钥
别被包装上的星级忽悠!按国标GB/T 20711分级:
5星:含肉量≥85%(零售价15元+/根)
3星:含肉量≥60%(常见8-12元档)
无星:鸡肉+淀粉(低价促销款)
实测发现:某网红淀粉肠标注"无添加",实际检出山梨酸钾。更坑的是用红曲粉伪装肉色,这种肠放水里煮会褪色,真肉肠只会变灰白色。
冻肉保质期迷思
翻出冰箱里冻了半年的牛排还能吃吗?测验室做过极端测试:
- -18℃保存12个月:蛋白质分解产生胺类物质
- 反复解冻3次:菌落总数暴增40倍
- 真空包装漏气:脂肪氧化产生哈喇味
有个反常识结论:超市现切的冷鲜肉,回家立刻分装冷冻,比直接买冻品更新鲜。出于工厂冻肉要经历屠宰→运输→分割→包装→冻结,整一个过程可能超过24小时。
独家数据:今年315期间送检的29款肉制品中,11款检出兽药残留,6款用猪肉冒充牛羊肉。最夸张的是某款儿童肉松,号称"无添加",结局测出三种防腐剂。下次买肉记住这一个口诀:包装越花哨,症结越不少;配料表越长,猫腻越深藏。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