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企业找软文推广平台?这7类渠道最靠谱
哎,你说现在在贵州经商难不难?开个餐馆吧,巷子再深也怕没人闻着香味来;搞个土特产网店,好东西藏在山里就是卖不动。最近有个遵义做辣椒酱的朋友跟我吐槽:"我家辣椒酱明明比老干妈还香,为啥抖音上刷到的全是外地品牌?"
这一个症结算是问到点子上了!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,贵州本地公司到底有哪些靠谱的软文发稿渠道。放心,不整虚的,都是实操阅历总结出来的干货。
一、主流新闻媒介平台:背书效果最佳
先说说最正统的渠道。贵州日报旗下的"天眼新闻"顾客端,日活网民80多万,特别适合政体单位、大公司做品牌形象宣传。去年六盘水某刺梨加工厂在这里连续发3篇产业报导,直接引来了省外投资商的留意。
不过要留意,这一类平台审核比较严格。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——某景区宣传稿里写了句"堪比九寨沟",愣是被编辑打回来要求改成"具有独特喀斯特风貌"。所以在这里发稿,数据要精确,形容词要克制。
二、本地生活服侍平台:精准触达潜在顾客
说到接地气,那必须提"贵阳通"和"贵州妈妈网"。这两个平台特别适合餐饮、培育、母婴类商家。举一个真实案例:观山湖区的王老板开了家酸汤火锅店,在贵阳通做了篇《深巷里的二十年老汤秘方》推文,配上门店定位,三个月客流翻倍。
核心数据要记牢:
- 贵阳通日均访问量:12万+
- 贵州妈妈网注册网民:87万
- 转化率最高的内容类型:探店攻略(占比38%)、优惠活动(29%)
三、新媒介矩阵:年轻人的主战场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抖音上的"贵州吃喝玩乐"账号,单条视频带货量居然比某些省级电视台还高。这一类新媒介账号的优势在于传播快,但要留意匹配调性。比如说你卖茅台镇的酱酒,找"醉美贵州"这一类账号就比找搞笑类账号合适。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是盲目追求粉丝量。其实有个20万粉的垂直领域账号,转化效果可能比百万粉的泛娱乐账号强3倍。上周刚帮朋友对接了个案例:某苗绣工作室与"黔东南故事"账号合作,利用6期非遗传承主题短视频,网店咨询量暴涨500%。
四、行业垂直平台:专业度就是说服力
针对特定行业的推广,千万别忽略专业平台。比如说做茶叶生意的,"中国茶网"贵州站每年春茶季的流量能涨3倍;搞旅游的,马蜂窝的"贵州目的地"专栏绝对是必争之地。
这里分享个诀窍:在专业平台发稿需要带干货。赤水某竹笋加工厂去年在"中国林商品网"发了篇《竹笋保鲜技术的三次迭代》,不但引来采购商,还被省农科院当作教化案例。
五、政体扶持平台:政令红利别浪费
许多鬼不觉道,贵州省商务厅的"贵商易"平台其实有免费推广资源。只要公司注册满6个月,利用审核就可以在"贵州好物"板块展示商品。更棒的是,这里发布的优质内容有机会被推送到学习强国贵州频道。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2023年利用这一类政务平台达成合作的省内公司,平均获客成本比商业平台低62%。安顺某菜籽油公司就是典型案例,他们在"贵商易"发布产业扶贫故事后,三个月内接到7个东部省份的团购订单。
六、电商平台内容专区:流量直接变现
现在连淘宝都搞内容化了你知道吗?京东贵州馆的"原产地故事"栏目,去年帮12个本土品牌实现销售额翻番。有个细节要留意:在详情页插入3秒短视频的商家,平均停留时长比纯图文商家多28秒。
最近还有个新趋势——拼多多的"助农直播间"。毕节某辣椒基地在这里做了一场"镇长带货"直播,2小时卖出8吨糟辣椒,直接冲上平台生鲜类目TOP3。
七、公司自营平台:长效运营的秘密
最后说说最容易忽视的自有阵地。依靠微信公众平台+视频号+小程序这一个铁三角,用好了真能省下不少推广费。贵阳某连锁烘焙店的做法值得参考:每周在公众号发篇《面包师手记》,视频号直播制作过程,小程序搞会员日秒杀,三个月复购率从19%飙升到43%。
不过要提醒新手:自营平台就像种树,前三个月可能看不到明显效果。但坚持每周更新2-3次优质内容,半年后绝对会有惊喜。不信你看"黔茶故事"这一个号,坚持写了2年茶文化,现在接条广告报价都过万了。
本人观点时间:其实选推广平台就像寻找对象,不是选非常好的,而是选最适合的。预算足够就走"天眼新闻+抖音大号"的高端路线,刚起步的小商家先把"贵阳通+公司微信"玩明白再说。最怕的就是贪多嚼不烂,同时投五六个平台,结局哪个都没做出效果。
对了,最近发现个新现象——好多贵州公司开始用"直播+软文"组合拳。比如说先做场工厂探秘直播,接下来发篇深度解读文章,最后在私域流量池做多次转载。这种打法转化率比单一样式高出3倍不止,下回有机会再细说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