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新手怎样熬出第一个获奖作品?
你是不是也刷到过朋友圈里同行晒的入围证书?看着人家在IF设计奖、红点奖名单里闪闪发光,自己投了五六个比赛却总是杳无音信。去年有个数据很扎心——全球90%的设计比赛参赛者第一次投稿都会失败,但连续投三次的新手入围率能飙升到67%。这说明啥?坚持比天赋更为重要啊!
别被高大上的比赛吓懵
说实话,我第一回投比赛时连作品集该放几张图都不知道。现在回头看,这三个坑千万别踩:
- 用上课作业直接投稿(评委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学生作品)
- 在作品说明里写"这一个设计首要表达了..."(要说人话!)
- 效果图用手机随便拍(至少得去打印店扫描)
上周帮学妹改参赛方案,发现她把咖啡杯设计说明写成小作文。后来改成三句子弹式文案:"防烫硅胶圈可拆卸替换"、"杯底磁吸充电模块"、"杯盖能当手机支架"。你猜怎么着?直接杀进亚洲设计奖复赛时期。
作品集制作魔鬼细节
上个月在设计师论坛看到个血泪案例:有人作品入围了却被取消资格,就出于效果图里用了免费素材网站的商用字体。这几个雷区千万要避开:
- 效果图背景别采用纯白色(评委看20份就眼花了)
- 别放超过3种设计风格(会显得你没个人特色)
- 效果图必须标注实际尺寸(制造业设计类比赛硬性规定)
最近发现个神器——某宝50块能买到的3D模型火速渲染服侍。上次有个做灯具设计的朋友,花200块渲染了六张场景图,比他自己用学生版软件做的质感强十倍。重点是什么?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。
评委到底在看什么
Q:为什么同样的设计有人能入围?
A:重点在"解题思路可视化"。比如说做老年人餐具,别光说"符合人体工学",要在设计图旁边放上手部关节受力剖析。某届红点奖获奖作品,乃至附带了养老院的实地调研视频。
Q:概念设计需要做出实物吗?
A:今年有个新趋势——70%的制造业设计类比赛开始接受纯数字作品。但切记要在版面里放二维码,链到3D模型互动展示页面(推荐用Sketchfab免费账户)
Q:团队作品怎么署名?
A:血泪教训!去年有组学生出于署名顺序吵架,结局被组委会查重取消资格。记住黄金法则:指导老师放最后,主创人员用星号标注具体分工。
看完这些你还觉得设计比赛遥不可及吗?其实破局核心就一句:把每次落选当成升级装备的机会。就像我认识的那个连续投了七次才入围的设计师说的:"现在回头看第一次投的作品,尴尬得想连夜逃离地球..."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