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软文标题的7种必杀技:新手也能写出爆款标题

你是不是常常碰到这种情况?精心准备的讲座内容无人问津,转发到群里像杳无音信,仔细一看才发现症结出在标题上——要么像学术论文标题让人犯困,要么夸张得像街头小广告。上周我就亲眼见过,两个相同主题的讲座,A标题《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》报名18人,B标题《老板半夜打电话问的转型症结,答案在这里》报名破200...


悬念式新闻标题:让人不由得点开的钩子

最近帮公司做内训时发现个规律:带问号的标题点击率平均高出47%。比如说《为什么你的顾客总在签约前逃跑?》比《顾客关系维护技巧》有效得多。某学识付费平台做过测试,把《时间管理课》改成《每天多出2小时的秘密》,课程销售额直接翻倍。

不过要留意别变成"标题党",去年某商学院翻车事物就是教训。他们的标题《听完这课,员工自动加班到凌晨》引发争议,实际讲的是工作效率增强。好的悬念应该像侦探小说开头,吊胃口但不骗人。


痛点直击式:替受众说出心里话

观察过朋友圈转发的讲座海报吗?传播量大的往往切中时弊。比如说《总被甲方改方案?教你三招反制》这一个标题,精准戳中设计师群体的焦虑。有个做亲子培育的朋友告诉我,她把标题从《家室培育讲座》改为《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根治方案》,咨询量当天涨了3倍。

这一类标题有个万能公式:具体场景+化解方案+情绪共鸣。试试把《沟通技巧培训》改成《汇报时领导总看手机?3句话抓住留意力》,是不是更具有代入感?


数字量化式:大脑最爱的清晰承诺

人类对数字的敏感度超乎想象。某线上讲座平台数据显示,含具体数字的标题打开率比普通标题高62%。比如说《3个动作缓解肩颈酸痛》肯定比《办公室健身指南》更吸引人。

但要留意数字的魔力区间:

  • 步骤方法类:3-5个为佳(《5步搞定年度总结》)
  • 效果承诺类:20%-50%增强较可信(《演讲恐惧症30分钟消除法》)
  • 时间效率类:分钟数要符合认知常识(《每天15分钟练出商务英语》)

权威背书式:借力打力的心理暗示

去年某科技讲座的爆火标题值得探究:《腾讯总监揭秘:让开销者上瘾的交互设计》。这一个标题同时用了公司背书+职位权威+揭秘诱惑。不过现在"揭秘"这一个词被用烂了,可以升级成《字节跳动内部培训流出:增长黑客实战手册》。

要留意的是,虚构背书会翻车。有个做理财培训的机构,标题写《高盛首席谋略师亲授》,结局被人扒出讲师只是在高盛做过实习生,反而坏了口碑。


冲突对比式:打破认知才有传播力

人们天生爱看颠倒剧情。某职场讲座把标题从《职场沟通技巧》改为《老实人才需要学说话》,引发职场人群疯狂转发。还有个经典案例:《比勤奋最为核心的是会偷懒》这一个标题,让一场时间管理讲座报名人数超预期4倍。

这一类标题的秘诀在于制造认知差:
普通认知:要成功必须努力 → 颠覆认知:战略懒惰>战术勤奋
常见观点:专业决定收入 → 打破常规:会聊天的人多赚30%


热点借势式:流量密钥的正确打开方式

上个月"酱香拿铁"爆火时,有个嗅觉灵敏的营销讲师,连夜把讲座标题改成《瑞幸联名套路拆解:让你的商品也上热搜》,原本冷门的场次刹那满员。但追热点要注重姿势,某情感导师用《李佳琦事物教我们的情绪管理》做标题,反而被骂蹭热度。

稳妥做法是找到商品与热点的自然连接点。比如说ChatGPT火爆时,培育培训机构可以用《比AI更难替代的3项核心本事》而非强行关联《用ChatGPT做课程设计》。


情感共鸣式:让标题自己会说话

有热度的标题自带传播力。某医院举办的健康讲座,原标题《慢性病防治学识科普》无人问津,改成《陪父母体检时医生没说清的5件事》后,子女辈报名者激增。还有个心理讲座的成功案例:《允许自己哭出声的夜晚》,道出了都市人的情绪困境。

这一类标题的创作心法是"说人话,讲人事,动人心"。把《金融学通识课》改为《看懂菜价涨跌,买菜多省20块》,马上从阳春白雪变成阳春白雪。


我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八年,发现个反常识的现象:有些时候花在改标题上的时间比写正文还多。去年帮某学识博主改标题,前后调整11稿,从《认知升级课》最终定为《早知道这些坑,我能少奋斗三年》,课程销售额从月销47份冲到2300+份。所以啊,下次写讲座标题时,不妨先问自己:倘使只能对受众说一句话,这句话能不能让他放下手机抬起头?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