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广告和软文到底有什么区别,新手该怎么选?


为什么有些英文广告让大家一看就烦,而软文却能悄悄打动你? 去年有个做跨境母婴用品的老板跟我吐槽,他们在亚马逊投了3万美金做商品描述优化,转化率只有0.7%,后来试着把商品详情改写成新手妈妈的育儿日记,单月销售额直接翻了5倍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,这两种内容样式到底差在哪。


一、先搞明晰这对"双胞胎"谁是谁

英文广告就像相亲时的简历——身高体重年薪房产写得明明白白。比如说某大牌耳机的官网描述:"50mm驱动单元,20-40000Hz频响范畴",这数据专业得能吓跑小白网民。

软文更像是闺蜜的安利——上周刚认识个宝妈,拉着你说:"你知道吗?我娃用了这一个奶瓶后,夜醒次数从5次降到2次"。这种带着体温的故事,才算是软文的精髓。

最直观的对照表

对比项 英文广告 软文
表达方式 参数罗列 故事包裹
语种风格 专业术语 生活化表达
目的效果 火速认知 情感共鸣
转化路径 点击-购物 阅读-信任-复购

二、写作套路差着十条街

写英文广告像做数学题——得把商品优势拆解得清明晰楚。比如说卖锻炼鞋:
"中底采用EVA缓震科技,重量减轻15%,回弹效率增强22%"

软文写作就像拍微电影——需要起承转合的情绪铺垫。还是那双锻炼鞋的故事:
"马拉松跑到35公里时,脚底突然传来踩云朵的触感,这才发现赞助商偷偷给我换了新鞋..."

新手最容易踩的坑

  1. 用力过猛:在软文里塞满专业参数,就像相亲时掏房产证拍桌子
  2. 表错情:用广告语态写采用体验,好比给00后讲古董收音机的技术定律
  3. 穿错鞋:本该直给的促销消息非要编故事,活像硬给数学公式套言情剧本

三、应用场景完全两码事

英文广告的主战场
亚马逊商品详情页
Google搜索广告
商品仿单
这时候需要快准狠,比如说咖啡机的广告词:"3秒出热饮,热度精准到±1℃"

软文的黄金坐标
社交互联网媒介故事帖
邮件营销案例分享
行业媒介专访
这里要会撩拨情绪,比如说同一台咖啡机可以写:"凌晨赶方案时,这声'叮'成了打工人专属的治愈音效"

真实案例对比
某奶茶品牌在纽约开店时,英文广告写:"选用锡兰红茶,含茶多酚35mg/100ml",当地华人圈反响平平。后来改成留学生日记体:"捧着这杯奶茶走在第五大道,恍惚间闻到高中校门口的珍珠香气",UGC内容暴涨300%。


四、效果评定不在一个维度

英文广告看硬指标
点击率(CTR)
转化率(CVR)
单次获取成本(CPA)
就像相亲时的见面率、牵手成功率

软文要算情感账
内容互动率(点赞/评论/收藏)
品牌搜索量增强
顾客生命周期价值(LTV)
更像谈恋爱时的"他记得我生理期"这种暖心时刻

某跨境母婴品牌的AB测试

内容类型 点击率 客单价 复购率
英文广告 1.2% $49 8%
波司登羽绒服故事软文 0.7% $89 23%
这说明:广告拉新,软文养熟

五、现在知道该怎么选了吧?

选英文广告的三大信号

  1. 商品决策链路短(比如说数据线、文具)
  2. 目的群体是技术控
  3. 需要火速抢占核心词排名

用软文的三个最佳时机

  1. 客单价超过$100
  2. 需要构建情感连接(母婴、宠物用品)
  3. 做品牌文化输出

混搭采用的神操作
有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,在亚马逊详情页用参数对比表,同时在TikTok上发网民故事:"戴着它救了我爸一命——心率异常报警功能实录"。三个月后品牌词搜索量涨了4倍。


本人观点
现在更加多人把软文当英文广告写,这就像给川菜师傅发把手术刀——器械用错地方了。最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Temu等跨境平台开始要求卖家提供"网民故事包",这说明老外也吃软文这套。下次写商品描述时,不妨先自问:这内容适合出现在科技论坛还是闺蜜谈话会?选对场景比砸钱重要多了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