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洞大开的软文广告怎么玩?这5个案例让你秒变创意大师
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广告?刷朋友圈时手指突然停住,明明知道是广告却不由得看完,乃至想截图发给朋友。更气人的是,半个月后还能明晰记得广告内容,但昨天刚背的开销者要求却忘得一干二净。
去年有个卖拖把的品牌让我大开眼界。他们的广告开头写着:"致所有假装擦过地的丈夫们",配图是十几种不一样姿势的拖把倒影,仔细看才发现每个影子都是葛优瘫的剪影。结局这条广告在家室主妇群里疯传,当月销售额暴涨300%。
今天就带你们扒一扒这些让人拍大腿的创意广告,保准你看完直呼"还能这么玩"!
第一招:反常识定位法
还记得那个卖雨鞋的杜蕾斯吗?哦不,是卖避孕套的杜蕾斯。有年雨季他们发了条微博:"听说下雨天和超薄更配哦~",配图是穿着雨鞋的脚踩水坑的特写。这条广告当天转发破10万,核心是让所有人记住了"超薄"这一个卖点。
操作手册:
- 找到商品最违和的场景(比如说避孕套和下雨天)
- 挖掘场景中的情绪共鸣点(雨天不想湿鞋的烦躁)
- 用商品特性化解这一个痛点(超薄就像雨鞋防水)
- 埋个让人会心一笑的梗(双关语)
去年有个卖颈椎按摩仪的更绝,广告语是:"自从买了它,老板骂我时脖子都不酸了"。直接把打工人的辛酸变成卖点,据说商圈部当天接到20个猎头电话。
第二招:打破次元壁
特斯拉有年愚人节发了个"宠物自动驾驶模式"广告,说最新体系能识别猫主子心情,心情好就开去宠物店,心情不好直接开往猫薄荷种植园。诚然明摆着是玩笑,但当天股价涨了5%,出于大家突然意识到:"对啊!自动驾驶本来就应考虑宠物要求!"
跨界公式:
商品根基功能 × 意想不到的受益者 = 病毒式传播
举一个栗子:
- 电饭煲 × 手办收藏家 = "手办防潮神器"
- 打印机 × 烘焙爱好者 = "曲奇印花机"
- 体重秤 × 程序员 = "代码bug负荷检测仪"
有个卖保险的团队深得精髓,他们的广告是:"给手机买保险的人,比给自己买的人多3倍"。直接扎穿当代人的心理防线,转化率飙升47%。
第三招:制造反差萌
日本有个温泉旅馆的广告让我记了5年。他们拍了组"西装革履泡温泉"的照片,文案是:"让社畜体验被煮的滋味"。结局都市白领们疯狂预约,说是要感受"当火锅食材的治愈感"。
反差套路清单:
- 高端商品 × 土味场景(劳斯莱斯运大葱)
- 传统物件 × 科技概念(算盘云计算教化)
- 严肃行业 × 无厘头画风(殡葬服侍双十一满减)
- 日常采用品 × 极端境况(南极用暖宝宝)
有个卖毛笔的商家更绝,广告语是:"练字三年不如相亲一次,我们的笔能让字好看三倍"。直接戳中大龄青年的痛点,据说当月销售额抵过去三年总和。
第四招:故事新编法
网易严选有年618的广告刷屏了。他们把《西游记》改成《西游省钱记》,唐僧每到一个地方就问:"这里能用优惠券吗?",孙悟空拔根毫毛变满减券,沙僧的担子里全是快递盒。这条广告让95后突然发现:"原来爸妈辈的神仙也需要精打细算"。
改编指南:
- 选妇孺皆知的故事IP(四大名著、童话故事)
- 找到与现代生活的冲突点(唐僧取经VS网购直达)
- 保留经典人物性格(孙悟空还是急性子)
- 植入商品采用场景(快递盒替代经书)
有个卖体检套餐的团队更狠,改编了《白雪公主》故事。七个小矮人不是矿工而是程序员,皇后给的毒苹果是熬夜加班,最后拯救公主的不是王子而是体检报告。这条广告在互联网公司内部传疯了。
第五招:反向营销术
法国有个小众香水品牌的操作让我惊掉下巴。他们出了款"前任的味道"香水,前调是摔门声,中调是微信拉黑提示音,后调是空荡荡的衣柜味。结局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,年轻人买来不是喷身上,而是喷在分手礼物上。
反向操作要点:
- 把商品缺点变特点(洗衣机噪音大=洗得干净)
- 把网民痛点变卖点(失眠=深夜追剧好时光)
- 把行业共识变靶子("谁说面膜不能白天敷?")
- 把禁忌话题变谈资(殡葬服侍直播带货)
国内有个卖蟑螂药的更绝,广告语是:"买一送一,送的那份建议给邻居"。结局引发整栋楼团购,出于谁都不想成为蟑螂的最后避难所。
本人观点
做了十年广告,我发现最成功的脑洞广告都有个共同点:它们不是在卖商品,而是在帮网民表达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。那个"前任的味道"香水,实质上是在帮年轻人宣泄失恋的不甘;特斯拉的宠物自动驾驶,其实是替铲屎官说出"想给毛孩子更加好生活"的愿望。下次构思广告时,不妨先问一问自己:我的网民此刻最想对世界喊什么?也许答案就在那些没说出口的呐喊里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