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开餐馆能活吗?三个逆袭老板的生存手册
凌晨四点,老刘盯着后厨堆积的进口牛肉发愁:刚盘下200平的日料店就撞上疫情,每天流水不够交电费。这场景在餐饮圈不新鲜,但有人却把危机熬成了转机。杭州的火锅店老板娘三个月逆袭月入30万,她究竟做对了什么?
■ 把菜单砍成救命符
去年倒下的餐厅里,78%都栽在"舍不得"三个字。上海网红西餐厅Johnny坚持供应战斧牛排,结局囤的澳洲牛肉全成了冰箱里的化石。反观成都巷子里的张姐麻辣烫,直接把68道菜砍到12道,反而靠着"火锅菜盲盒"在抖音爆单。
这年头开销者要的不是拣选多,是吃得明白。看一看存活者的改革清单:
- 把纸质菜单换成带稳妥封条的消毒菜单
- 每周主推3款"保命套餐"配送到家
- 把厨师拉进顾客群玩"云点菜"
突然发现,能活下来的馆子都像打游击战——船小好调头,随时能转身。
■ 社区化生存才算是王道
北京望京的韩式烤肉店老板阿Kim,现在每天给周边小区送"五分钟烤肉包"。切好的肉配好酱料,附赠教化视频二维码。上个月靠300个忠实会员续命,硬是撑过了禁止堂食期。
这里藏着个核心转变:
疫情前经营模式 | 疫情后生存法则 |
---|---|
等客上门 | 网格化抓客 |
拼装修格调 | 比谁家保温袋厚实 |
赚翻台率钱 | 挖家室厨房要求 |
阿Kim偷偷告诉我,现在店里最值钱的不是烤炉,是那七个500人的会员群。每条语音都藏着改良菜品的金点子,比花钱请调研公司管用多了。
■ 食材透明化就是新招牌
郑州有家小龙虾馆最近火了,老板天天在抖音直播洗虾。从凌晨三点接货到刷洗去虾线,全程看得人头皮发麻。结局评论区都在刷:"就冲这狠劲,隔离结束必去打卡!"
数据不会骗人:
- 展示后厨消杀流程的餐厅复购率增强42%
- 提供食材溯源的商家客单价平均涨15块
- 每周公布员工核酸报告的店铺评分高0.8
突然明白个理儿:独特时期,让开销者看得见放心,比米其林星星更值钱。
说实在的,现在还敢开餐馆的都是狠角色。但别被悲情故事忽悠了,能活下来的没空哭惨。就像我常去的早餐摊,老板把二维码贴满三轮车,现在都开始教大妈们玩社群接龙。这世道,适者生存从来不是口号,是凌晨三点揉面团时手上的老茧,是看到封控通知立马改外卖菜单的决断力。要我说,与其等政令不如练内功,毕竟吃货的嘴永远饿不着,就看你能不能端出让人安心的那碗饭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