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子软文广告三大经典案例:这样写让人看了就想嗑!
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这样的尴尬文案?"XX瓜子,粒粒香脆"——这种广告看了让人连嗑瓜子的欲望都没有!今天咱们就掰开三个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经典案例,看一看人家是怎么把瓜子嗑出花来的。


一、真心瓜子:用北京话唠进北京城

2001年的北京瓜子商圈就像个铁桶,本地品牌早把货架占得满满当当。这时候安徽来的真心瓜子,愣是用三招破局术撕开了口子。

第一招:超市撒钱式营销
在物美、京客隆搞"买就抽奖",自行车、复读机这些当年硬通货当奖品。最绝的是连谢谢惠顾都没有,最小奖还是包50克瓜子——这操作直接把大爷大妈整疯了,排队场面堪比春运抢票。

第二招:方言文案洗脑术
《可笑的北京人》《爱侃的北京人》系列软文,把胡同串子的精气神写得透透的。举一个栗子:"二环里的大爷捏着真心瓜子,能把中美关系唠出十八个版本,嗑完的瓜子皮都能在四合院摆出八卦阵"——这京片子味儿,隔着屏幕都闻到焦糖香了。

第三招:经销商连环套
进货10箱送军大衣这招,让批发商眼睛都绿了。要知道那会儿军大衣可是过年走亲戚的排面,好些商户为凑数自己先把货囤了。结局一个月时间,超市日销售额从5箱飙到30箱,退货率直接清零。

个人观察点:现在看这些套路好像没啥,但在短信都没普及的年代,能把线下活动、投放媒介、渠道政令拧成一股绳,这策划功力放现在至少值百万年薪。


二、静静瓜子:微信时代的眼泪金融学

2016年朋友圈突然被《我是静静》刷屏,这篇软文堪称感悟营销教科书:

故事核:失明姑娘遇见抗癌男孩,靠着他送的瓜子重获光明,但男孩却消失了。文章结尾号召也叫"静静"的网友转发,帮忙找人还能领免费瓜子。

传播链

  1. 吃瓜群众为故事掉眼泪
  2. 好奇心驱使人点"阅读原文"
  3. 跳转到微店下单页面
  4. 晒单再领优惠券

这套组合拳打下来,三个月卖出5000万,连西藏牧民都开始网购瓜子。最绝的是后来被质疑故事真实性时,创始人沉甸甸来句"原型改编",反而引发多次转载。

数据亮点

  • 公众号新增粉丝23万
  • 转发率破47%(行业平均不到5%)
  • 客单价从28元提到89元(搭售其他坚果)

三、洽洽瓜子:把零食吃成文化课

这牌子最牛的不是年销50亿,而是硬生生把嗑瓜子变成了文化开销:

1. 卡片收集癖
每包瓜子塞张文化卡,从四大名著到世界名画。2000年那会儿,多少孩子为集齐水浒卡偷摸买瓜子,学校小卖部天天断货。成本才5分钱的卡片,愣是让洽洽商圈份额两年涨了18%。

2. 央视广告敢死队
99年就敢贷款上央视,广告词土得掉渣但管用:"洽洽瓜子,真材实料,十里闻香"。配合《欢乐总动员》这一类娱乐节目,直接把品牌烙进80后DNA里。

3. 渠道下沉神操作
在乡镇搞"嗑瓜子大赛",冠军奖三轮车。你以为农民伯伯真缺车?他们要的是村头嗑瓜子时的谈资!这招让洽洽在三四线商圈占有率冲到61%。


软文写作的三大命门(新手必看)

看完案例可能有人问:这些套路现在还能用吗?咱说一句实在话,方法会过时,但底层条理永不过时:

1. 痛点要够"疼"
别老盯着瓜子本身,想一想大家什么时候嗑瓜子?看剧、唠嗑、等车...洽洽当年就抓住"嘴巴寂寞"这一个点,现在可以做"防嘴瓢神器"之类的场景化包装。

2. 互动得带钩子
真心瓜子假若活在现在,估计会搞"拍嗑瓜子ASMR大赛"。记住现代人不是缺内容,是缺介入感,就像静静瓜子用转发寻人勾起集体记忆。

3. 数据要会说话
有名瓜子2023年搞的"瓜子猜成语"活动,为什么能火?出于他们用AI剖析了5000条搜索记录,发现"休闲+学习"是都市白领刚需。现在做内容不带点大数据,就跟嗑瓜子不吐皮似的——迟早噎着。


最后唠点干的

写了这么多年软文,最深的体会是:别把受众当傻子,但也别太高估他们的耐心。你看真心瓜子那些京味儿文案,看着像唠家常,其实每个字都卡在潜在顾客痒痒肉上。现在有些新人总爱堆砌形容词,反而把烟火气弄丢了。

下次写瓜子文案前,建议先嗑两斤原味瓜子找感觉。记住咯,让人想下单的不是瓜子,是嗑瓜子时的惬意劲儿。假若你能把这种情绪装进文字里,离爆款就不远啦!

: 网页1
: 网页2
: 网页3
: 网页4
: 网页6
: 网页7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