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眼金睛:三招揪出藏在文章里的软广
您有没有刷到过那种看完就想下单的"神奇文章"?上个月我闺蜜被篇护肤文种草,买回来的精华液效果堪比矿泉水。今儿咱就唠唠,怎么从字缝里抠出软广的狐狸尾巴。
软文都长啥模样?
先整明白软文为什么叫软文广告。说白了就是穿着马甲打广告,看着像闺蜜分享,其实是品牌方塞钱写的。你品,你细品下面这俩例子:
"用了这款面膜,第二天毛孔小得要用显微镜看"(软广)
"实测三款面膜,油皮夏天慎入某品牌"(真实测评)
软文三大标配特征:
- 商品缺点闭口不提(完美得不像人间物)
- 评论区清一色好评(连个质疑的都没有)
- 突然冒出专业术语(比如说"表皮微生态平衡")
对比项 | 软广 | 真实分享 |
---|---|---|
商品价钱 | 永远在打折 | 会吐槽性价比 |
采用场景 | 全天候万能 | 分早晚/四季 |
效果描述 | 立即见效 | 会说坚持俩月 |
字里行间的猫腻咋抓?
去年我扒过某大V的洗发水文,发现个规律——真用过的人会说"泡沫有点虚",而软广只会写"绵密云朵般触感"。教您三招破功:
第一招:查户口
点开作者主页,假若满屏都是同品类商品,赶紧跑。真网民可能半年才发一次护肤品心得。
第二招:看时间线
突然连续三天推同品牌不一样商品?正经人谁这么高频次夸牌子?
第三招:搜错误字
软文常常把"成分"写成"成份",出于批量生产检查不过来。
举一个真实案例:某母婴号推婴儿霜,把"无香精"写成"无箱根",评论区居然没人发现,全是复制粘贴的彩虹屁。
进阶玩家的防坑指南
说点得罪人的大实话,现在软广进化得比iPhone还快。上个月见着篇"避雷贴",表面骂A品牌,实则暗捧B品牌,这招叫"踩一捧一"。
高阶软广识别套餐:
- 看商品缺点占比(超过30%基本可信)
- 搜全网差评(真金不怕火炼)
- 查备案消息(国家药监局官网一查便知)
有个野路子您记好了——追购物链接。假若文章里的购物渠道全是特定平台或店铺,十有八九是带货软文。真分享通常会说"超市/官网都能买"。
说到底,识别软文就跟吃火锅捞假羊肉片似的,得多涮几次才练得出手感。我的笨办法是——看完种草文先放购物车晾三天,假若还惦记再去查底细。记住咯,天上不会掉馅饼,地上处处有软广,维持清醒比啥都强!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