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镇商家必看的网络推广秘籍,流量暴涨的隐藏通道
你家店门口天天人来人往,为啥美团订单就是不见涨?斜对面卖牛肉粉的老王,去年还跟你抱怨生意难做,今年突然开上新车了。秘密就藏在他家玻璃窗上那个二维码里——扫码跳转的可不是菜单,是篇阅读量3万+的《清镇最倔强的牛肉粉老板》。
发传单不如写故事?
去年红枫湖景区门口的奶茶店做过测试:发500张传单带来23个客人,而发在本地论坛的《90后夫妻辞去国企工作卖奶茶》却引来189单预约。这事整的,你说奇不奇怪?核心点在于,现在的潜在顾客早对广告免疫了,他们更愿意为有热度的故事买单。
传播方式 | 成本投入 | 转化率 | 延续效果 |
---|---|---|---|
传统传单 | 0.3元/张 | 0.8% | 3天 |
朋友圈广告 | 1.5元/次 | 2.1% | 1周 |
波司登羽绒服故事软文 | 0元(自产) | 6.7% | 1个月+ |
怎么写出让街坊转发的文案?
在清镇做了八年婚庆的老周有个绝活:每一篇推文必带三个本地梗。上次给鲜花店写的《三角花园的玫瑰会说话》,开头就是"在清镇,没在文化路堵过车的人生不完整"。结局这篇文案被转疯了,连公交司机等红灯时都在看。
有个数据你可能不信:带"清镇"地名的文章打开率比普通标题高47%。假若再加个详细地点,比如说"庙儿山""梯青塔",分享率还能再涨22%。这就解释了为啥那篇《在云岭东路捡到童年》能刷爆本地朋友圈。
该选抖音还是依靠微信公众平台?
去年冬天两家相邻的羊肉粉店较上劲了。老城区的用抖音拍"挑战十秒嗦粉",播放量破50万但只带来12个外地游客。新城区的在公众号写《清镇人冬天的仪式感》,阅读量才8000却转化了213个长期顾客。这事说明啥?选平台得看目的客群的习惯。
最近发现个新大陆——本地垂类论坛。清镇在线的"吃货天地"版块,一篇《寻找消失的豆腐果》带火了五家小吃店。最绝的是有个老板把制作过程写成连载小说,现在都有人催更下一章了。
说真的,见过太多商家砸钱投广告打水漂。上次帮朋友打理烧烤店账号,就做了三件事:把菜单写成《清镇夜宵江湖兵器谱》,给每道菜编个武侠故事;拍后厨日常时故意露出墙上的老照片;回复评论必用方言梗。结局三个月自然涨粉3000+,现在接订位电话都得用免提。故此啊,互联网推广哪需要什么高深技术,把清镇人骨子里的烟火气写透就成了。哎,不说了,得去催老王交第二季《牛肉粉西施》的稿件了...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