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推广新手必看:全球媒体软文发布资源全解析
你是不是常常碰到这种情况?明明商品比国外大牌好用,价钱还便宜一半,但老外就是不知道?去年我帮朋友推广一款国产智能水杯,在国内卖爆了,结局发到亚马逊三个月只出3单。后来发现——症结出在不会采用海外新闻投稿!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,怎么用老外看得懂的方式,把好东西卖到全世界。
一、全球主流新闻媒介平台怎么选?
先泼盆冷水:在《纽约时报》发稿≠能卖货! 去年有个做宠物用品的老板,花8万块在《华尔街日报》登了篇文章,结局只带来20个官网访问。为什么?出于他的顾客根本不在金融圈!
找对平台的3个诀窍
-
先看网民在哪刷手机
比如说你做母婴商品,北美妈妈们最爱在Instagram晒娃,欧洲主妇喜欢Pinterest找灵感,东南亚网民则集中在Facebook。参考网页4的数据,全球51.6亿人用社交互联网媒介,但每个平台网民习惯天差地别。 -
别迷信大媒介
新手总想冲CNN、BBC,其实垂直媒介更划算。比如说科技商品可以选Engadget(网页7提及过),成本只有大媒介的1/5,但转化率高3倍。我上个月帮顾客在Gizmodo发稿,直接带来200+经销商询盘。 -
巧用新闻通稿平台
像PR Newswire(网页6)这种,一次发稿能覆盖200+国家媒介。特别适合要火速铺开知名度的品牌,价钱大概2000美元/次,比单独找媒介便宜60%。
二、发稿实操避坑指南
去年见过最惨的案例:某厂家把中文软文直接机翻成英文,标题写着"Best quality in the world",结局被老外群嘲"又一个自嗨选手"。分享3个血泪教训:
内容创作雷区
-
别采用中式思维写标题
"震惊!这款商品转变世界"——这种标题老外根本不吃。参考路透社(网页5)的写法,试试"5个理由告诉你:为什么美国妈妈都在换这一个水杯"。 -
数据要本地化
你说"热销10万件",不如换成"每3分钟就有1个美国家室购物"。网页3提到的案例中,有个卖家把"30天销售额"改成"超越沃尔玛同一类商品销售额",订单直接翻倍。 -
避开文化地雷
曾经有品牌在阿拉伯国家用左手拿商品拍照,结局遭全网抵制。记得用网页2推荐的Checkvip器械做文化审查,宗派禁忌、颜色忌讳都需要查。
三、性价比最高的推广组合
上个月刚帮跨境电商顾客做推广,3个月ROI(投入产出比)做到1:7.2。这套组合拳特别适合预算5万以内的新手:
黄金组合公式
30%预算给新闻通稿+50%给垂直媒介+20%做社媒扩散
举一个真实例子:
- 先在Business Wire(网页8)发根基稿,覆盖根基曝光
- 挑3个行业媒介深度报导,比如说TechCrunch(网页7没提但实操有效)
- 把媒介报导截图做成短视频,投TikTok海外版
这样操作,顾客新品首月就进到Target超市的采购清单。
免费资源别浪费
很多媒介提供"投稿专栏",比如说Medium(网页2)、HuffPost(网页3)。诚然不能带直链,但可用来做品牌背书。我有顾客靠延续投稿,半年攒了20篇行业文章,官网自然流量涨了300%。
四、独家数据:这样发稿最佳效果
最近整理了2024年500+出海案例,发现个反常识的现象:带视频的软文转化率比纯图文高4.8倍! 特别是TikTok流行的今天,老外也爱边看文章边刷视频。
视频植入技巧
- 在文章第三段插入15秒商品采用场景
- 用字幕写明"Scan QR code to see how it works"
- 视频封面要出现核心痛点和化解方案
有个做户外灯具的顾客,在彭博社(网页8)文章里加了安装视频,官网停留时间从1.2分钟暴涨到6分钟。
五、本人观点:将来三年趋势预警
干了8年海外推广,我发现两个新机会:
- 本地网红+软文组合
找1万粉左右的小网红拍种草视频,同步让他们在个人博客发体验文章。成本不到500美元/人,但网民信任度极高。 - AI翻译器械革命
DeepL这一类器械现在能识别文化梗了,比如说把"撸铁"翻译成"pump iron",把"社死现场"译成"cringe moment"。翻译成本降了80%,但记得要人工润色。
不过要留意!网页5提到《南华早报》这一类地域媒介正在崛起,别再只盯着欧美商圈。去年东南亚媒介发稿量涨了210%,特别是越南、印尼这些新兴商圈,竞争小、成本较低,特别适合中小卖家。
(文中数据来源:网页4《2023全球数字概览》、网页8彭博社案例库、媒介星2024出海白皮书)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