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小白的广告是软文吗?看完这五个真相你就懂了
哎,各位刚入行的朋友,你们是不是常常刷到江小白那些戳心窝子的文案?什么"最想说的话在草稿箱里,在酒里",看得人心里酸溜溜的。可有人说了,这不就是软文嘛!今儿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,江小白的广告到底算不算软文?这事儿可比二锅头还上头!
第一趴:软文编写什么是软文?江小白在玩文字游戏吗?
先整明白软文为什么叫软文。说白了就是披着羊皮的狼——看着像正经文章,实际是变着法儿推销商品。传统软文爱玩"震惊体",比如说《三亿人都在用的秘密》,看着就假得慌。
江小白这波操作可不一样!你看他们的"表达瓶",瓶身上印的全是网友投稿的扎心文案。就像去年爆火的那句"凌晨三点陪顾客喝完酒,打车回家发现小区封控了",这哪是广告啊,简直是打工人的深夜emo日记。
硬广vs江小白式软广对比表
硬广套路 | 江小白玩法 |
---|---|
"纯粮酿造工艺先进" | "财务总监的签字笔,藏着她女儿画的防伪小星星" |
"送礼体面过人" | "给甲方改完第8稿,开瓶江小白敬自己没掀桌的修养" |
"限时特惠买一送一" | "扫码上传你的故事,下次喝酒可能看见自己的文案" |
这么一对比,江小白确实把广告玩成了朋友圈小作文,这招绝不绝?
第二趴:江小白的软文藏在哪?三大暗器盘点
-
网民生产内容(UGC):
人家根本不自己编文案,搞了个"表达瓶"活动,让受众自己写扎心话。结局呢?光2023年就收到200万条投稿,这不就是让受众自己给自己种草的阳谋嘛。 -
场景化植入:
你看他们拍的微电影《致青春》,男主失恋喝的不是茅台五粮液,非得是江小白。喝着喝着还念瓶身上的文案,这植入比偶像剧里的奶茶广告自然多了。 -
跨界营销:
跟小龙坎火锅联名搞"辣就喝小白",跟腾讯视频玩"弹幕瓶",这波操作哪是卖酒,分明是在年轻人心里种草原啊!
去年有个数据特逗:78%的潜在顾客记得住江小白的文案,但只有32%的人能准确说出它是白酒品牌。这说明啥?软文做到极致,商品都成配角了。
第三趴:争议焦点!这算不算高级软文?
支撑派说:
- 每瓶酒都是移动广告牌,这创意我给跪了
- 把商品变成社交货币,喝个酒还能发朋友圈装文艺
- 用情感共鸣替代功能宣传,这才算是新时代营销
反对派杠:
- 酒精度数低得像饮料,还好意思叫白酒?
- 文案比酒卖得贵,轻重倒置
- 年轻人喝个热闹,老酒鬼根本不买账
举一个真实案例:去年双十一有网友晒单,买了六箱江小白就为集齐自己写的12句文案,酒全送同事了。这波操作,你说到底是卖酒还是卖情怀?
第四趴:软文不软?江小白的硬核操作
-
商品即媒介:
每瓶酒都是行走的广告位,这招比电梯广告狠多了。你请顾客吃饭,桌上摆着印有"方案改到第八稿"的江小白,顾客秒懂你的苦,这不比递名片管用? -
线下活动玩出花:
在重庆搞的"解忧小酒馆",喝着酒还能把烦心事写墙上。结局被网友拍下来发抖音,直接上了同城热搜,这波流量蹭得666。 -
数据反哺生产:
利用文案投稿大数据,发现"职场焦虑""婚恋负荷"是高频词,转头就推出"打工人特供瓶"。这哪是卖酒,分明是在搞社会情绪普查啊!
有个内部数据特有意思:江小白文案团队70%的灵感来自网民投稿,这软文写得比网民自己还懂网民。
第五趴:新手能抄作业吗?三大避坑指南
-
别学表面功夫:
江小白的酒瓶文案看着简易,背后有200多人的网民运营团队天天筛投稿。你要没这一个人力,不如老老实实写商品功能。 -
情感牌不能乱打:
去年有家奶茶店照搬江小白模式,结局潜在顾客吐槽"文案比奶茶还甜,齁得慌"。记住:感悟营销得像老火靓汤,得文火慢炖。 -
商品得接得住流量:
江小白敢玩这么大,是出于真把40度的酒做成20度的口感。你假若个重口味商品,搞小清新文案就是作死。
举一个翻车案例:某辣条品牌学江小白写"吃的是寂寞",结局潜在顾客吐槽"辣得寂寞都烧没了",这就叫东施效颦。
本人观点时间
混了十年营销圈,我算是看透了——江小白把软文玩成了行为艺术。他们最绝的不是文案多扎心,而是让受众迫不得已当自来水。下次再有人问"软文如何写",你就回他:"先把自己活成受众,再想着当作者"。
最后送新手一句话:
软文软不软,核心看手段,
商品是根基,情怀不能乱,
网民当主角,品牌靠边站,
江小白这招,够咱学一半!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