权重软文定价迷思,营销成本控制实战手册

为啥同个平台报价差10倍?
上周老张找我吐槽,同样的一篇培育机构的软文,A公司报3000,B公司敢要3万。这事儿就像买海鲜,看着都是黄花鱼,野生和养殖的价差就在这儿。权重的核心是平台算法对你的信任值,说人话就是:

  • 权重90+的号发文=在央视打广告
  • 权重70的号=地方电视台黄金档
  • 权重50以下=电线杆小广告
    某MCN内部数据显示,头部财经号单篇阅读成本比尾部低68%,这才算是高价背后的秘密。

三大隐组成本新手绝对想不到
时间溢价:节假日发稿加收30%(平台流量高峰期)
风险保证金:医疗金融类目加收50%(违规风险高)
棺材本费用:有些号要求预付半年服侍费(防止你中途跑路)
去年某减肥商品踩的坑:找的号之前接过竞品,体系直接限流,3万块打水漂还倒贴违约金。你懂的,这行水比西湖还深。


价钱谈判的黄金分割点
教你个狠招:把预算拆成7:3,70%买腰部账号做量,30%砸头部账号提信。比如说10万预算:

  • 7万找50个权重70+的本地号
  • 3万买2个行业top账号
    某家居品牌实测,比全投腰部账号的转化率高2.3倍。记住头部账号是门面,腰部账号才算是销售额发动机

这些数据必须盯死
跟服侍商砍价时,甩出这三个数据镇场子:
存活率:发文后24小时内的删除概率(低于5%才算合格)
多次转载几率:自然转发量达到首发的30%
长尾流量:发文7天后还能有15%的延续阅读
有个做茶具的老板更绝,要求按有效咨询付费,结局把成本压到行业均价的1/3。这年头,不会看数据报表还不如回家卖红薯。


自建权重池的野路子
认识个做母婴用品的狠人,自己养了20个宝妈号。成本核算下来:

  • 200元/个的实名号
  • 每月500块互动维护费
  • 半年后单个号权重值冲到75
    现在发篇软文成本不到外包的1/5,更绝的是能随时搞矩阵式轰炸。当然这要有耐心,就像养娃,前半年都在赔钱赚吆喝。

最近发现个新趋势:平台开始打击权重买卖了。前两天某代运营公司被罚200万,就出于虚假权重。要我说啊,这行迟早得转向效果付费模式,那些还抱着权重数据不放的,小心变成21纪元的电话销售——人人喊打。有内部消息说,明年起所有账号必须公示真实流量数据,到时候才算是真刀真枪拼内容的时候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