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博主亲测:边玩边赚的软文写作全攻略


你有没有想过,刷着朋友圈看风景美照时,别人正在用这些照片赚钱?
上个月在洱海边碰到个00后姑娘,举着手机拍海鸥能日入800。她给某国产相机品牌写游记随笔文章,边玩边把路费赚回来了。这种"玩着把钱挣了"的软文玩法,其实你我都能上手。


根基认知:玩着挣钱不等于不干活

大多数人以为边玩边软文写作就是吃喝玩乐顺便拍拍照,其实这是门技术活。去年有个典型案例:某民宿老板用《在大理开客栈的365天@eplace=10001》系列文章,看似分享生活日常,实则植入床品、灯具等18个合作品牌,年收入破百万。

玩赚软文的三大核心要素:

  1. 场景真实性(别编造没去过的景点)
  2. 体验颗粒度(把"洱海很美"改成"下午三点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浪尖上的蓝")
  3. 商业藏匿术(相机参数藏在拍摄花絮里讲)

千万别学某些博主搞"云旅行",去年某网红被扒出迪拜游照片是PS的,合作品牌集体解约赔了三十多万。


实战场景:这些地方藏着金矿

场景一:探店变成印钞机
上周陪朋友去网红火锅店,她随手拍的等位照带来意外收获——把店家送的零食大礼包写成《排队两小时发现的解馋神》,挂上电商链接三天卖出400多单。现在她到哪吃饭都习惯性问店家:"有新品需要推广吗?"

场景二:旅拍暗藏商机
在厦门作物园碰到对拍婚纱的情侣,聊天得知他们专门接旅拍软文单。某次给婚戒品牌写《暴走鼓浪屿的求婚纪实[(@replace=10003)》,把商品特性融入路线规划:"从钢琴博物馆到日光岩的1.5公里,正好测试戒指的耐汗性"。

场景三:活动体验变现
朋友上个月参加汉服文化节,写的《穿越千年妆容指南@repace=10004》被三家彩妆品牌争相采用。核心是把活动流程转化成商品采用场景:"花朝节祭典前1小时火速上妆的秘密武器..."


避坑指南:新手常犯的三大错误

  1. 把软文写成流水账
    对比两种写法:

    • 错误示范:"今天去了迪士尼很开心"
    • 正确姿势:"在创极速光轮尖叫时,我的锻炼相机牢牢吸附在稳妥杆上..."(某防抖相机植入)
  2. 接单不看品牌调性
    给高端红酒软文写作,却发在主打学生群体的平台,转化率必然惨淡。参考这一个匹配表:

    内容类型 适配平台 报价区间
    亲子游 小红书 500-2000元
    数码测评 知乎 1000-5000元
    极限锻炼 B站 按播放量计费
  3. 忽略内容长期价值
    去年有个聪明案例:某旅行博主把西北游记拆解成《戈壁穿搭指南》《沙漠摄影参数包@replac=10006》等系列素材包,延续三年带来被动收入。


进阶玩法:让收益自动滚雪球

技巧一:素材复用术
在黄山拍的云海视频,可以同时用于:

  • 相机防潮箱推广(突出设备防护性)
  • 冲锋衣广告(展示防风性能)
  • 能量棒带货(爬山中途补给场景)

技巧二:埋设流量钩子
在游记结尾加句:"整理了一份《旅行装备自查清单@repace=10007》,关注私信领取",能把受众导入私域。有个博主用这招三个月建了12个满员粉丝群。

技巧三:打造内容资产
把去三亚的攻略做成付费专栏《海岛游的36种玩法@replce=10008》,加入酒店内部价领取方式,实现"一次游玩,终身收益"。


个人见解:真诚才算是必杀技

见过最聪明的玩赚软文,是某潜水教练在帕劳写的《海底哑语沟通指南@repace=10009》。通篇教潜水手势,却在装备保养章节自然带出合作品牌的呼吸调节器。这种提供真实价值的内容,网民乃至主动问购物链接。

记住,玩着挣钱的前提是真正享受过程。那些在温泉酒店里忙着摆拍九宫格却忽略体验的人,永远写不出让人心动的文案。下次出门时,不妨带点"商业嗅觉"观察周围:这一个场景能关联什么商品?那个刹那可插入什么服侍?当你开始用创作者视角看世界,路边的银杏落叶都可能变成金叶子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