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游软文这么写,让你的景点成为下一个网红打卡地
一、为什么别人的游记能带火景点?
上个月朋友圈被青海的翡翠湖刷屏了,明明五年前还是无人问津的盐矿区。仔细翻看爆火的那篇游记,作者既没堆砌专业术语,也没用昂贵器材拍摄,就靠一句"这里的湖水会伴随阳光变色,像打翻了的翡翠首饰盒",让无数人订了去西宁的机票。你看,好软文不靠华丽词藻,靠的是戳中人心。
记得前年去张家界,碰到个民宿老板把自家露台观景照配上"伸手就能摘云朵"的文案发小红书,三个月后房价从200涨到800还得提前预约。这让我意识到,旅游新闻营销文案的实质是帮游客造梦,得让他们看着文字就闻到山风、听见溪流、摸到晨雾。
二、拟标题的三大禁忌与绝招
千万别学某些景区官微的《XX景点欢迎您》,这种标题就像超市大喇叭喊"鸡蛋特价",听得人耳朵起茧。去年某古镇推的《青石板会说话?来听听明商队留下的暗号》就聪明得多,点击量是常规标题的3倍。
黄金标题公式:
- 疑问勾魂:"在海拔4000米吃火锅是什么体验?"
- 数字诱惑:"花300块玩转三亚的7个隐藏玩法"
- 反差刺激:"这一个被地图遗忘的渔村,藏着宫崎骏动画里的夏天"
试过把"桂林山水甲天下"改成"划竹筏误入水墨画,船夫指着山说'这是20元人民币背面'"吗?具体场景+熟悉元素,立马让受众有画面感。
三、内容创作的五个致命误区
- 景点仿单综合征:把百度百科内容复制粘贴,游客要看参数不如查官网
- 美颜过度症:把普通油菜花田写成"东方普罗旺斯",实际到访落差太大
- 上帝视角病:全程"我们景区""您将看到",听着像导游拿喇叭喊话
- 攻略大杂烩:从通行住宿写到美食购物,结局哪个都没说透
- 自嗨式抒情:大段"啊!壮美山河!"看得人脚趾抠地
去年帮朋友改过一篇黄山软文,原文写"奇松怪石云海温泉",改成"凌晨四点裹着酒店浴袍等日出,山风把睫毛都吹出冰碴子,但当金光照亮云海的刹那,冻僵的手指还在疯狂按快门"。三个月后他跟我说,这段描写带来20%的咨询转化率。
四、四步写出会呼吸的景点文案
第一步:给眼睛装滤镜
别写"湖水清澈",试着"能看见水下5米的鳟鱼追着光影跳舞";避开"古色古香",换成"推开老宅木门时,门轴会发出三百年前的吱呀声"。网页6提到要用五感描写,确实,文字要让人起鸡皮疙瘩才算合格。
第二步:埋情感钩子
大理的爆火离不开"风花雪月"的爱情意象,你的景点也能找到专属记忆点。就像重庆洪崖洞,早些年宣传夜景多美没人理,后来抓住"穿越千与千寻隧道"的梗,现在成了必打卡地。
第三步:造社交货币
设计让人想拍照发朋友圈的场景。成都某茶馆在竹椅上贴"喝完这碗茶,你就是半个成都人",这句话出现在38%的游客朋友圈里。网页4提到的促销类新闻营销经典案例,其实可以升级成"拍指定场景照送定制明信片"。
第四步:留行动暗门
文末别采用烂大街的"欢迎来玩",试试"点击定位获取避堵路线"或"回复'日出'获取私藏观景时间表"。某滑雪场用这招,公众号涨粉1.2万。
五、不一样的平台的不服水土症怎么治
小红书:
- 封面要有一眼惊艳的竖图
- 文案前50字必须出现爆点
- 标签用#周末去哪儿 这一类泛流量+#小众旅行地 精准标签
依靠微信公众平台:
- 开头放3分钟内的短视频
- 中间插入可保存的长图攻略
- 结尾设互动话题"你最想带谁来?@TA"
抖音:
- 前3秒必须有视觉冲击(航拍/独特视角)
- 文字用悬疑体:"猜到这是哪算你牛"
- 背景音乐选平台热门BGM
去年敦煌探究院的抖音号,用"壁画修复师的一天"这种幕后故事,单条播放破500万,比纯风景视频高出7倍。
六、过来人的三个血泪教训
- 别跟天气预报较劲:雨季推户外漂流,写得再美也白搭
- 差评比好评更珍贵:收集"设施陈旧""排队太久"等真实反馈改进
- 延续更新才算是王道:某古镇每月更新"掌柜日记",淡季入住率反超旺季
有个反面教材:某网红草原把软文写成"伸手就能摸到云",结局游客去了发现要爬2小时山,差评如潮。后来改成"触摸云端需要付出的汗水清单",反而吸引来户外爱好者群体。
写在最后
干了八年旅游策划,越来越觉得好软文像当地特色菜——原料要鲜(真实体验),火候要准(情绪节奏),装盘要美(视觉设计)。千万别学某些景区,把野生菌菇写成仙丹,游客吃了没成仙反倒闹肚子。记住,吹出来的泡泡再美,一戳就破;长出来的口碑再小,能扎根生长。下次提笔前,先问一问自己:这一个景点最打动我的那个刹那,真的传达到位了吗?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