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产小白如何写出爆款软文?看完这篇就懂了!
"新手写地产软文是不是只会复制户型图?" 去年我刚入行时也这么想,直到把通宵写的稿件交给主管,人家直接甩过来一句:"你这叫商品仿单,不叫软文!"现在想一想真是,把开发商给的资料照搬上网,跟把生肉直接端上桌有啥区别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,怎么把凉飕飕的楼盘数据变成让人想掏钱包的好故事。
一、摸准顾客脉门比查户口还重要
"目的开销者不就是买房的人吗?" 这话跟说"吃饭的人都是饿的"一样没营养。上周某楼盘搞活动,来的全是遛娃大妈,你猜为啥?出于他们主打的是"三胎家室专属社区"。具体怎么搞?记住这 "三看定位法":
- 看地域:学区房就抓培育焦虑,郊区盘得讲逃离都市
- 看年龄:给年轻人画深夜食堂,给中年人描养老花园
- 看钱包:刚需盘算月供,豪宅盘聊圈层
举一个现成例子,我同事去年给养老社区写的爆款文,开头就是:"您家老太太是不是总说腿疼?"直接戳中子女痛点,转化率比同行高40%。
二、卖点包装就像炒菜得加调料
"楼盘优势不就是地段户型配套?" 这话对也不对。去年杭州某盘把"离地铁800米"包装成"每天多睡20分钟",到访量直接翻倍。教你几个 "魔法翻译术":
原始卖点 | 软文说法 |
---|---|
容积率2.0 | 孩子在小区跑得开风筝 |
精装交付 | 拎着牙刷就能开启新生活 |
人车分流 | 老人遛弯不用躲电动车 |
有回我给文旅盘写稿,开发商非让强调"负氧离子含量",改了三版才明白要写成"住这儿洗肺比吃药管用",这才过审。
三、情感共鸣得比丈母娘还会唠
"买房这么大事能靠煽情决定?" 你别说,去年郑州某盘用"给爱情找个窝"当主题,情人节当天成交23套。这里头有门道:
- 恐惧诉求:"孩子输在起跑线?"
- 美好向往:"推开窗就是樱花雨"
- 社交虚荣:"隔壁老王都搬来了"
记得有篇10w+的软文是这么开头的:"张女士第四次搬家时,5岁女儿问:妈妈我们是不是在逃难?"看得人心里直抽抽,评论区都在问楼盘地址。
四、渠道拣选比相亲还注重门当户对
"是不是所有平台都需要发?" 千万别!去年我们试过同样的一篇稿件,发门户网站点击2千,发短视频平台直接扑街。搞明白这一个 "渠道适配表" 能少走弯路:
平台特性 | 适配楼盘 | 内容样式 |
---|---|---|
依靠微信公众平台 | 中高端盘 | 深度故事+实景视频 |
抖音快手 | 刚需盘 | 15秒痛点剧 |
知乎 | 投资盘 | 数据对比长文 |
有次给公寓盘做推广,在B站用"独居女孩的稳妥感"当话题,找UP主拍探房vlog,转化率比传统渠道高3倍。
五、避坑指南比导航还重要
"开发商给的资料全用上不行吗?" 等着被骂吧!上个月某盘把效果图当实景发,业主收房时直接拉横幅。记住这 "三绝不原则":
- 绝不承诺未批配套(特别是学区!)
- 绝不夸大通行时间(导航实测要标注)
- 绝不虚构将来规划(政体文件为准)
见过最绝的案例,有楼盘把规划中的地铁站P进实景图,结局三年都没动工,现在百度地图还能搜到维权群。
六、数据对比要像买菜会砍价
"参数太多顾客看得懂?" 去年苏州某盘发明了"比价三件套",直接把竞品按地上摩擦:
对比项 | 本盘 | 隔壁盘 | 优势值 |
---|---|---|---|
通勤时间 | 25分钟 | 38分钟 | 每天多陪娃1小时 |
得房率 | 82% | 76% | 多出1个储物间 |
月均物业费 | 2.3元/㎡ | 3.1元/㎡ | 十年省出台特斯拉 |
顾客王姐就是看了这一个表当场刷卡,后来她说:"数字我看不懂,省出辆车我可太懂了!"
小编观点: 干了五年地产文案才悟出来,好软文不是写出来的,是聊出来的。得跟大妈唠家常,跟白领聊焦虑,跟投资人算账本。千万别把顾客当数据,得当隔壁邻居——知道他家孩子要上学,老人要遛弯,小夫妻要私密空间。最后说一句掏心窝的:房子卖得好不好,看你有没有本事把钢筋水泥写成人间烟火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