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设计公司如何用场景化思维让品牌‘活’在用户身边

(挠头)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个怪现象?有的公司花大价钱做品牌升级,结局潜在顾客压根记不住他们的卖点。去年我碰到个开连锁茶饮的老板,他拿着新设计的logo跟我说:"这设计够高级吧?"结局第二天路过他们店,亲眼看见两个小姑娘站在门口嘀咕:"这店是卖奶茶还是卖茶叶的?"(摊手)你看,症结就出在这里——品牌设计没活在真实场景里。

一、三个要命的品牌场景错位
我观察过上百个失败案例,发现公司最容易在这三个场景翻车:

  1. 货架场景:包装设计在电脑上看挺美,摆进便利店货架立刻被竞品淹没
  2. 移动场景:APP界面在会议室演示很流畅,网民在地铁里却总点错按钮
  3. 决策场景:广告语在提案时很有格调,潜在顾客真掏钱时反而产生疑虑

(拍大腿)去年有个母婴品牌就吃过这亏。他们在官网放的全是温馨的亲子场景图,结局线下渠道反馈,年轻妈妈们推着婴儿车进店时,最关注的是"单手开盖""防漏设计"这些实用细节。后来我们团队把商品拍摄场景改在超市过道、婴儿车置物架这些真实境况,当月转化率直接涨了37%。


二、场景化设计的四步拆解法
说实在的,好的商业设计就该像空气——平时察觉不到,核心时刻离不了。具体如何做?看这张对比表:

传统设计流程 场景化改造方案
会议室里头脑风暴 带着记录仪跟拍网民真实动线
用PPT展示VI体系 把logo贴在竞品堆里做可见度测试
做网民画像 绘制"网民24小时触点地图"

(突然想到个事)我们给某智能锁品牌做设计时,发现个反常识的现象——83%的网民第一次设置密钥不是在玄关,而是在卧室床上!原来大家收到快递都是先拆箱探究仿单。于是我们把商品指引从纸质手册改成了床头扫码观看的动画教程,顾客投诉率直接降了六成。


三、五大高频场景化解方案

  1. 结账犹豫场景
    便利店收银台前的3秒决策时刻,我们给零食品牌设计的"反光膜包装",在暖光灯下会浮现"第二份半价"的隐藏提示,这一个小心机让关联销售增强21%。

  2. 电梯广告场景
    针对电梯里平均7秒的留意力,给培育机构设计的"进度条广告":

  • 第1秒:"孩子数学总卡在这关?"
  • 第3秒:(出现错题本照片)
  • 第5秒:"扫码获取破局秘籍"
    实测扫码率比普通广告高3.8倍
  1. 深夜购物场景
    给生鲜APP改造的"夜猫模式":
  • 22:00自动切换暗色系界面
  • 商品图强调"30分钟送达"
  • 付款按钮放大1.5倍
    夜间订单量直接翻番
  1. 直播跳失场景
    某服饰品牌直播间网民平均停留43秒,我们设计的"痛点倒计时":
  • 0-30秒:展示面料在黑裤子粘毛的尴尬
  • 30-50秒:现场演示抗静电喷雾效果
  • 最后10秒:"点击右下角领取试用装"
    客单价增强120%
  1. 售后咨询场景
    帮家电品牌设计的"故障自查表情包":
  • 洗衣机E3代码=「衣服塞太多啦」表情
  • 空调H5代码=「该给我洗澡咯」动图
    客服负荷递减40%,品牌微博涨粉8万

四、场景化设计的三大禁忌
(敲黑板)这些坑千万别踩:

  1. 场景造假:别采用摆拍的"网民体验场景",去年某车企在4S店布置的"亲子互动区",结局监控显示孩子们都在玩自己手机
  2. 场景过载:有个餐饮品牌在菜单设计12种场景推荐,反而让开销者拣选艰难
  3. 场景失焦:见过最离谱的是养老院宣传册用电竞主题设计,年轻人叫好但目的开销者完全看不懂

(翻手机)你看这一个案例:某护肤品在药店渠道摆着检测仪,写着"现场测皮肤年龄,超30岁送小样"。结局大爷大妈们排队检测,其实人家设计的是给年轻人看的,最后变成银发族薅羊毛现场。这就是典型的目的场景错位。


本人观点
干了十年商业设计,我发现非常好的设计不是电脑里那些酷炫的效果图,而是能精准卡进网民生活缝隙的化解方案。上周我去顾客公司,看见他们新员工正戴着VR设备"体验"超市货架陈列效果,这才叫真场景化思维。记住,潜在顾客永远不会为"你觉得好看"买单,但愿意为"刚好化解我此刻麻烦"的设计掏钱。下次当你面朝设计稿如醉如痴时,不妨问问:这一个设计,在网民真实场景里能活过三秒吗?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