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业新闻软文营销怎么做?这5招让产品自带流量
你的商品明明不输大牌,为啥总在朋友圈刷屏失败?
去年帮老家表姐的蜂蜜厂写推广,把"纯天然无添加"改成"蜜蜂都加班采的蜜,你还不尝尝",三个月卖断货三次。今儿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,新手怎么用新闻新闻营销让商品自己会说话。
一、新闻新闻营销不是吹牛皮,得会找新闻眼
隔壁老王卖有机苹果,软文写"绿色种植"没人看,改成"农科院专家偷摘的苹果"点击量翻五倍。三大找新闻角度绝招:
- 傍大腿:蹭政体报告、行业白皮书的数据背书(比如说"入选乡村振兴重点扶持商品")
- 造冲突:"传统工艺VS现代科技"这一类对比话题自带讨论度
- 晒证件:把ISO认证、发明权证书拍出仪式感,比喊100遍"值得信赖"管用
举一个实战案例:
× 失败写法:"本司新品上市,优惠大酬宾"
√ 爆款文案:"海关查获的走私货里,竟藏着今年最火美容仪?"
二、标题要像钓鱼竿,甩出去就得咬钩
你猜怎么着?九成受众只看标题3秒就划走。黄金标题公式:
数字+悬念+利益
"3个被代购疯抢的国货,第二个你家肯定有"
比"优质国货推荐"的点击量高12倍
对比两种写法:
青铜标题 | 王者标题 | 效果差异 |
---|---|---|
智能马桶促销 | 日本主妇组团代购的马桶长啥样 | 咨询量+200% |
优质茶叶推荐 | 茶农自己舍不得喝的特级明前茶 | 转化率翻三倍 |
三、内容架构要像糖葫芦,串着故事往前走
千万别学某些品牌从头至尾喊口号,跟菜商圈甩卖似的。四层内容骨架照着抄:
- 新闻由头:"最近消协抽查发现…"
- 痛点扎心:"多少人花大钱买到的竟是贴牌货?"
- 化解方案:"我们测验室做了300次对比测验…"
- 权威认证:"北大医术部跟踪检测报告显示…"
重点来了!埋商品要像撒葱花:
× 硬广版:"立即购物享8折优惠"
√ 软植入:"检测员私下透露:这一类成分认准XX标志"
四、平台拣选比谈恋爱还注重
去年某北方暖气片厂把软文发到南方论坛,效果堪比在赤道卖羽绒服。三大渠道对号入座:
- 新闻网站(人民网、地方新闻网):适合要政体背书的传统公司
- 行业垂媒(36氪、虎嗅):科技类商品必备战场
- 本地大V:餐饮、服侍业就找地域号
血泪教训:
某化妆品把检测报告发到重卡论坛,阅读量还没老板朋友圈高。记住!平台网民和商品客群得门当户对。
五、数据要会自己讲故事
"销售额领先"这种话早过时了,现在流行:
- 时间对比:"开售3分钟抢空,比去年快2倍"
- 地域反差:"东北大汉买得比江浙小姐姐还猛"
- 场景联想:"办公室白领囤货量=每天少喝5杯奶茶"
去年实操案例:
养生茶品牌用"网民复购周期缩短37天"的数据,招商会上签下20个代理。
六、自问自答:新手最常掉哪些坑?
Q:为啥我的软文像广告?
A:八成是少了人间烟火气!试试这三招:
- 用开销者口吻写:"被闺蜜按头安利的黑科技"
- 加真实细节:"在机场安检被拦下的奇葩经历"
- 敢说缺点:"排除包装丑,其他真挑不出毛病"
Q:怎么判断软文效果?
看三个核心指标:
- 主动搜索量(品牌词百度指数)
- 多次转载几率(截图转发到微信群的数量)
- 长尾咨询(文章发布3个月后的电话量)
小编的私房话
干了七年商业软文是什么意思,最怕两种甲方:非要往文章里塞20个技术参数的工程师老板,和把软文当武侠小说写的文艺青年。去年帮农机厂写推广,用"比丈母娘还会挑刺的检测员"这种人设,反而让枯燥的质检流程成了爆点。
说一句得罪人的:好软文得像香菜——有人爱有人恨,但就是让人忘不了。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完美文案,往往不如带点小瑕疵的真实故事打动人。记住啊,潜在顾客早就不傻白甜了,有点小缺点的品牌反而更可信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