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营销软文实战手册:让产品自己开口说话
"为什么同样的商品,别人的软文能卖断货,你的却杳无音信?"
这一个灵魂拷问让多少品牌主夜不能寐。去年有个做养生茶的朋友,商品明明用料比竞品实在,愣是卖不过人家。后来发现差的就是让商品会说话的软文功夫。今天就带大家拆解,怎么把凉飕飕的商品变成会撩人的故事大王。
选题定生死:三招找到会自传播的好故事
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抱着商品说明什么叫软文写作,这种操作好比给鱼讲登山技巧——完全不对路。好选题要像钩子,既要扎心又要带蜜:
青铜选题 | 王者选题 | |
---|---|---|
切入点 | "我们的茶叶产自武夷山" | "90后茶农返乡,用三代手艺对抗失眠焦虑" |
数据支撑 | "富含茶多酚" | "237名试喝者实测:入睡时间缩短40%" |
情绪价值 | "送礼体面过人" | "父亲节那天,他收到了女儿寄来的熬夜救星" |
去年某网红茶饮品牌就玩了个狠的,把创始人离婚后借茶疗伤的故事写成连载,结局系列软文转发破10万+,门店销售额环比暴涨150%。
内容构建:给商品穿上会走路的戏服
别再把参数当主角,潜在顾客记不住多少毫安电池容积,但会记住"充电5分钟,追剧3小时"的爽感。这里还有个四维内容构建法:
-
故事骨骼:给商品找个宿敌(比如说网民的痛点)
- 空调:对抗夏日黏腻感
- 眼霜:暗战熬夜黑眼圈
-
情感血肉:去年帮某宠物粮品牌改文案,把"含肉量高"改成"每颗粮都住着猫咪的童年",当月复购率增强27%
-
数据铠甲:
- 普通版:"防水性能好"
- 高阶版:"暴雨天实测:手机在水里泡澡15分钟仍能直播"
-
互动神经:设计"晒单抽盲盒"环节,某美妆品牌用这招让开销者自发生产2000+条UGC内容
架构心机:把广告藏进游乐场地图
千万别采用"开头吹牛、中间参数、结尾促销"的老三样。试试这一个过山车架构:
-
陡坡起步:抛出反常识结论
"你买的可能不是面膜,是细菌培养皿"(某医美中国仪器消息网官网开头) -
连环弯道:自问自答拆解焦虑
Q:天天敷面膜为什么越敷越干?
A:原来角质层早就发出SOS信号(植入去角质仪) -
隧道光影:用对比数据制造冲击
||传统护理|仪器护理|
|保湿时长|3小时|11小时|
|成本核算|单次5元|日均0.3元| -
平缓着陆:不卖商品卖化解方案
"现在点击咨询,送价值299元的皮肤检测"(某美容仪转化话术)
传播玄学:让软文自己长出腿
好文章不该躺在公众号里吃灰,要让它自己跑进网民的朋友圈。分享三个传播加速器:
- 社交货币设计:在母婴商品文案里埋"晒娃暗号",网民转发时可获取专属贴纸
- 平台人格分裂:
|平台|人格设定|
|小红书|贵妇闺蜜|
|知乎|理工直男|
|抖音|戏精本精| - 彩蛋追更机制:在文末埋"下期剧透",某家电品牌用连载样式让文章打开率增强3倍
避坑指南:新手必知的5个雷区
- 数据堆砌症:把检测报告直接贴成九宫格,不如说"相当于给皮肤喝下8杯柠檬水"
- 自嗨式吹捧:"革命性革新"不如"隔壁王阿姨用完多跳了半年广场舞"
- 渠道复制粘贴:同为马桶刷写一篇软文发遍全网,等于让川菜师傅做寿司
- 互动假动作:"欢迎留言"后面跟着机器人回复,堪比相亲放鸽子
- 热点碰瓷翻车:某品牌追台风热点说"商品比台风更具有威力",被骂上热搜
说点行业不能说的秘密
这些年见过太多品牌把软文当广告写,其实最高明的软文要让受众忘记这是广告。有个现象很有趣:那些总想着"植入要明显"的甲方,转化率往往不如会讲人话的乙方。
最近观察到的新趋势:AI辅助创作正在转变游戏规则。某MCN机构用AI生成100个故事开头,人工筛选改编后,爆文率从12%飙升到35%。但切记,机器是笔,人才算是执笔的手。
假若你正准备写下为马桶刷写一篇软文,记住这句话:"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,是受众自己脑补出来的。" 与其费劲吆喝商品多牛,不如给受众留足想象空间。就像那个卖茶叶的朋友,现在每一篇软文结尾都写着:"今夜你会不会来?我的茶香里藏着答案。"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