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微信软文营销怎么做?新手小白必看的破局指南


开头暴击:为啥别人的软文能卖断货,你的推文却像杳无音信?

上周刷到个事儿挺有意思——吉林某老字号参茸店,用三篇微信推文把库存清了精光。而隔壁老王家的火锅店,天天发"全场五折"阅读量还没过百。你发现没?同样的微信平台,有人玩成印钞机,有人整成留言板,症结就出在:不懂吉林人的地域脾性、不会采用软刀子戳痛点、更没摸透微信生态的隐藏规则。


第一关:定位篇——先搞清你是卖给长白山脚还是松花江畔

症结1:吉林人最爱看啥类型的软文?
去年"悠游吉林"推了篇《吉林的冬天,想要几度就度!》,20万+阅读量背后藏着三个秘密:

  1. 热度对比:零下20℃的雾凇 vs 40℃的温泉池
  2. 场景代入:手绘长白山玩雪地图+朝鲜族火炕体验
  3. 情感共鸣:结尾那句"冷的是天气,热的是人心"

新手避坑指南

  • 别学南方写小清新,东北老铁就爱直给式温暖
  • 避开"高大上"词汇,多采用"得劲儿""贼拉好"这一类方言梗
  • 参考"吉水润福茶"案例,把矿泉水和茶文化揉成故事

第二关:内容篇——别让广告像冬天贴的膘一样显眼

死亡案例VS神仙操作对比表

自杀式写法 高明操作 效果差异
《人参保健品八大功效》 《老猎户雪地晕倒,怀里揣的竟是...》 转化率差23倍
《火锅店新菜上市》 《长春零下25℃,这家店让娘脱外套吃饭》 到店率差17倍
《滑雪场设备升级通告》 《南方小伙第一次滑雪,栽雪堆被大爷笑》 转发量差41倍

核心技巧

  1. 痛点转移术:把卖商品变成化解生活难题(例:卖羽绒服写成《吉林倒春寒生存指南》)
  2. 场景嫁接法:结合雾凇冰雪节、朝鲜族泡菜季等本地IP
  3. 数据撑腰杆:比如说"某温泉 美文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增强65%"

第三关:渠道篇——别在广场舞大妈群里发二次元

症结2:微信推文发出去没人看?可能喂错平台了!
看组真实数据:

  • 中老年网民聚集的公众号,发《冬季关节养护指南》阅读量破万
  • 年轻白领爱看的本地号,发《长春网红咖啡店打卡攻略》点赞飙升
  • 母婴社群推《吉林宝妈必备的室内遛娃单》引发裂变

平台拣选三大铁律

  1. 公众号主攻深度长文(2000字起步,配实拍图+手绘地图)
  2. 社群玩转九宫格海报(把优惠消息藏在育儿学识里)
  3. 视频号必须带BGM(用《东北的冬》当背景音乐,完播率涨3倍)

第四关:数据篇——别被阅读量忽悠了!

上周有个血泪案例:某吉林大米商推文10万+阅读,实际销售额只涨了23袋。症结出在没看透这三个数据

  1. 停留时长:超过1分30秒才算有效阅读
  2. 截图率:网民主动截图的段落藏着真实要求
  3. 多次转载比:1个转发带来7.3个新受众才算合格

器械推荐

  • 依靠微信公众平台后台的"网民常读时段"功能(吉林人最爱晚上8-10点刷手机)
  • 腾讯问卷嵌入文末(送5元优惠券换网民真实反馈)
  • 第三方监测器械看"分享回流路径"

第五关:避坑篇——这些雷区踩一个死一片

症结3:为啥我的推文总被骂广告狗?
去年某景区推文翻车事物值得警醒:

  • 错误操作:硬夸"零下30℃温暖如春"
  • 正确姿势:坦白说"室内暖气28℃,室外冰雕温差60℃的极致体验"
    避坑清单
  • 别采用网图冒充实拍(吉林人一眼就能识破假雪景)
  • 少用"最好""第一"等绝对化用词
  • 优惠活动必须带截止日期(比如说"冰雪节结束就恢复原价")

小编观点
在吉林搞微信软文整了五年,发现最核心就两点:把广告藏进东北人的日常烟火里,用数据思维代替自嗨写作。下次写推文前,先去早市听大妈唠嗑,去澡堂子看爷们搓背,去夜市摊闻烤冷面香气——这些活生生的细节,才算是戳中老铁心窝子的终极武器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