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安软文营销怎么玩?三个土办法卖出千万农产品

(搓了搓冻红的手)上个月去哈尔滨出差,饭局上有个北安老哥掏出手机给我看:"兄弟你看,咱家大豆都卖到北上广深了!"我定睛一瞧——嚯!包装袋上印着"黑土地的故事",详情页里老农蹲田埂抽旱烟的照片,配上"280天生长期实录",评论区清一色"这才算是真有机"。说实话,这波操作比某些大牌还会整活!今儿咱就唠唠,北安这帮"土老板"是怎么用软文把农商品卖出花来的。


一、现状篇:守着金山愁销路?

"咱家东西这么好,咋就卖不上价?" 这话我听过八百遍了。北安这地界儿,黑土攥一把能出油,大豆颗粒饱满得能当弹珠玩。可前些年呢?好东西要么贱卖给中间商,要么堆在仓库长毛。直到2023年那届电商节,有个村支书把直播架到玉米地里,你猜怎么着?当天卖出3000单,顶过去三个月的量!

现在北安人摸出门道了:

  1. 会种不会说是原罪——再好的大豆,也不能自己开口说"我比进口的强"
  2. 渠道单一要人命——光靠农贸商圈,永远卖不出溢价
  3. 年轻客群抓不住——95后买菜都刷手机,谁还去菜商圈砍价

去年第二届电商节数据更猛:单日直播观看破50万,有机酸菜卖断货,有个主播现场演示"酸菜包饺子",直播间当场成交2000单。这说明啥?酒味也怕巷子幽深,得会吆喝!


二、破局篇:软文不是吹牛皮

"写文章能当饭吃?" 这话得两说。去年亲民公司那波操作就贼溜——他们找当地大婶直播腌酸菜,把"180天自然发酵"写成《东北婆媳的传家秘方》,结局抖音播放量破百万,天猫店咨询量涨了3倍。核心得把握三个狠招:

① 故事要带泥土味
别整那些"匠心""传承"的虚词!看人家怎么写有机大米:

  • "老张头凌晨四点巡田,就为盯着露水不伤苗"(真实人物+细节)
  • "每粒米都得过三遍筛,比选女婿还严格"(方言幽默+量化准则)

② 数据要会说话
举一个栗子:

传统写法 升级版写法
营养丰富 蛋白质含量38.2%,能打5杯豆浆
销售额领先 北上广白领每月回购2.3次

③ 渠道要对胃口

  • 大妈们爱看快手,就把酸菜教程拍成"一镜到底"
  • 年轻妈妈信小红书,就搞"宝宝辅食测评"
  • 爷叔们刷今日头条,重点推"养生功效"

有个做鲜食玉米的老板更绝——在包装袋印上"扫码看生长直播",顾客扫出来真是360°玉米地实景!这招让复购率直接翻番。


三、实战篇:三个真实案例

案例1:大豆逆袭记
有个合作社去年还愁销路,今年整了篇《大豆的365天恋爱日记》,把种植过程写成"黑土地与阳光的甜蜜约会"。配合抖音拍"豆田蹦迪治虫害"的鬼畜视频,现在成了网红农场,周末一堆人开车来打卡。

案例2:酸菜出圈战
亲民公司那波操作我仔细探究过:直播时不扯啥"乳酸菌发酵",就让老板娘边包饺子边唠嗑:"俺家酸菜跟别家不一样,得用石头压足180天,少一天都不脆生!"这话听着就实在,比专家背书管用。

案例3:玉米变黄金
某基地把玉米须开发成茶包,新闻标题起得妙——《东北大姨的降压秘方,竟在玉米地里》。现在这茶包在养生圈卖疯了,价钱比玉米棒子贵十倍!


四、将来篇:五个必须盯紧的趋势

  1. 短视频+软文成标配(现在人耐心就3秒)
  2. 溯源直播得常态化(顾客就爱看真实场景)
  3. 私域流量必须养(微信群里天天发种植日记)
  4. 跨界联名赶紧搞(听说有家和奶茶店联名出"黑土地奶茶")
  5. 政令东风要抓住(政体给的电商补贴别忘了申领)

北安现在搞的数字金融产业园有点东西,大屏幕实时更新销售数据,哪个商品卖爆了立马调整推广谋略。这可比闷头种地强多了!


说点大实话

干了十年营销,我发现农商品软文案例新闻推广最忌"假大空"。去年帮个大米厂写推文,开头就是"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车间",结局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:"咱卖的就是古法种植,你整这制造业风干啥?"后来改成老大爷手工扬场的照片,配上"每一粒都经历老把式的手"的文案,立马卖爆。

重点提醒: 别迷信什么高大上的词!北安的优势就在"土"和"真",把黑土地的厚重、农人的实诚写透,比请明星代言管用。就像那个卖酸菜的直播间,受众就爱看老板娘指甲缝里的菜渍——这才算是非常好的信任背书!

最后扔个暴论:2025年还在朋友圈刷屏商品图的北安公司,迟早被淘汰!现在要比谁会讲故事,会把一颗大豆说出花来。就像我开头说的那个老哥,现在人家的大豆包装上都印着种植户的微信二维码,扫码能直接视频聊天——这招,绝不绝?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