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仑区商家如何用软文打开市场?
“在北仑开奶茶店投了3万广告服侍费没效果?隔壁老王用2000块软文做到日销300杯的秘诀是啥?”
去年有个开在富邦广场的朋友跟我吐槽,他花大价钱做的电梯广告还没人家一篇《北仑打工人的续命水》的推文管用。这事儿不稀奇,现在北仑至少有60%的新店起量靠的不是烧钱广告,而是看似不起眼的软文。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,在北仑这一个既传统又新潮的地方,怎么用文字撬动真金白银。
一、定位篇:先搞明晰你在跟谁说话
症结:软文写作前要准备啥?
北仑这地方挺有意思,既有港口工人也有跨境电商白领。去年有个数据挺逗——大碶街道的外卖订单里,下午茶和制造业配件居然能同一时间出现在热销榜。所以动笔前得先整明白:
你的开销者是开挖掘机的张师傅,还是写代码的李程序员?
- 张师傅关心"分量实在抗饿"
- 程序员在意"外卖30分钟必达"
他们刷手机的时间段是午休还是夜班?
- 霞浦街道的物流园夜班族凌晨2点最活跃
- 金融中心的上班族午休12点是黄金时间
对比案例:
错误定位 | 正确示范 |
---|---|
"高端精致下午茶" | "叉车司机的充电站" |
"进口原料制作" | "比码头盒饭更扛饿" |
二、内容篇:把广告写成邻居唠嗑
症结:北仑人最爱看啥样的软文?
去年春晓镇有家烧烤店火了,老板把菜单写成《海边打工人的深夜食堂》,里面全是码头工人的真实故事。这种地域化叙事有奇效:
场景要对味:
- 写奶茶别扯巴黎铁塔,要说"能顶住集装箱区8小时的大杯装"
- 推火锅别聊重庆九宫格,得写"梅山岛海风里咕嘟的热乎气"
数据要穿衣:
- 别光说"日均销售额200杯",改成"每天帮300个打工人续命"
- "食材新鲜"太虚,不如写"凌晨4点跟白峰菜商圈王姐抢来的莴笋"
故事要带海蛎子味:
参考仑传顾客端爆火的《码头爱情故事》,把商品融入北仑人熟悉的场景。比如说推保温杯可以写:"老陈的龙门吊驾驶室里,总有个冒着热气的红色伴侣"。
三、渠道篇:别把好文章扔错地方
症结:北仑哪些平台发软文价钱最佳效果?
去年有个惨痛案例:新碶有家咖啡馆把文艺文文是什么发到卡车司机论坛,结局被吐槽"字多图少费流量"。这几个渠道你得记牢:
本地顶流:
- 仑传顾客端(装机量54万不是吹的)
- 北仑发布依靠微信公众平台(政务号里的清流)
地域热榜:
- 柴桥论坛(中老年顾客聚集地)
- 梅山湾抖音话题(年轻人扎堆)
隐形王者:
- 厂区食堂的WiFi登陆页
- 港区班车座位背贴
价钱对比:
渠道 | 成本 | 见效速度 | 持久性 |
---|---|---|---|
电梯广告 | 1.5万/月 | 慢 | 差 |
仑传顾客端 | 3000/篇 | 快 | 强 |
抖音本地推 | 500/天 | 最快 | 弱 |
四、效果篇:别被阅读量骗了
症结:怎么知道软文有没用?
去年戚家山有家健身房被刷了10万+阅读量,结局只来了3个开销者。这几个真实指标要盯死:
到店暗号:在软文里埋个"到店说暗号送小菜"
地图导航:看高德地图的"店铺收藏量"变动
方言转化:统计有多少开销者用软文里的北仑话梗
举一个真实例子:大榭有家面馆在软文里写"加面不说'加'要说'夯'",结局两个月内"夯面"成了抖音热门挑战。
五、避坑篇:北仑人最烦这些套路
虚假港区情怀:
- 明明开在写字楼,非要扯"百年码头传承"
- 实际用冷冻海鲜,硬说"每天渔船直送"
乱用本地地名:
- 把大碶写成"大契"直接凉凉
- 分不清郭巨和春晓的地理坐标
节日硬蹭:
- 冬至非要推冰饮
- 台风天发"暴雨套餐"
小编观点
在北仑做新闻营销,千万别端着。去年看到最成功的案例,是家开在集装箱堆场旁边的小卖部,新闻标题就叫《龙门吊下的冰柜奇迹》。记住啊,这里的人就爱听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故事,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细节。下次软文写作前,先去码头听半天工人唠嗑,保准比坐在办公室憋三天管用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