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谷粑粑为啥卖不动?这3招让街边小吃变网红
一、你家的包谷粑粑还在用老套路?
"老板,你这粑粑咋卖?"
"五块钱三个,祖传手艺!"
——然后呢?没然后了。
上周路过城中村,瞅见个大爷守着三轮车打瞌睡,竹筐里的包谷粑粑都凉透了。这场景眼熟不?全中国90%的包谷粑粑摊主都在犯同样的错:觉得"酒味不畏深巷"。
先整明白三大死穴:
- 物质说不清:你说是土包谷,别人咋信?
- 卖相太朴实:灰扑扑一团窝在塑料袋里
- 故事没热度:"祖传手艺"早过时了
对比下隔壁王婶的逆袭操作:
传统摊主 | 网红王婶 |
---|---|
"祖传手艺" | "我儿子考清华前天天吃" |
塑料袋装 | 竹编小篮垫油纸 |
五块钱仨 | "状元套餐18元" |
二、物质故事要像说相声
"我这包谷可是老张家自留地的!"
——停!现在年轻人压根不关心这一个。
上周帮老家表姐改造摊子,手把手教她这么唠嗑:
"妹子你看这金灿灿的皮儿,用的是云南哀牢山的紫玉米,知道为啥不?这玉米粒儿比普通的多三层胚芽,蒸出来的粑粑自带回甘..."
记住这三板斧:
- 产地可视化:挂块小黑板写"今日包谷来自XX村张大爷自留地"
- 工艺可视化:直播现磨玉米浆,镜头对准石磨转啊转
- 营养可视化:摆个对比表
举一个栗子:
能量对比(每100g)
品类 | 蛋白质 | 膳食纤维 |
---|---|---|
普通玉米 | 3.5g | 2.0g |
紫玉米 | 4.8g | 3.5g |
表姐家秘制 | 5.2g | 4.0g |
三、包装要会"装"
"用塑料袋多方便啊!"
——方便是方便,可拍朋友圈能好看?
去年认识个90后妹子,把包谷粑粑玩出花:
- 四季限定款:春天用艾草汁染成翡翠绿
- 星座套装:巨蟹座送海鲜馅+星象卡
- 解压包装:捏起来会吱吱响的玉米叶
三招让包装自己说话:
- 颜色要出挑:墨绿配明黄,拍照自带滤镜
- 文案要扎心:印上"打工人的续命神器"
- 互动小机关:包装纸能折成小玉米人
看两组对比:
传统包装 | 网红包装 |
---|---|
白色塑料袋 | 牛皮纸盒+麻绳捆扎 |
油墨打印价签 | 手写祝福便利贴 |
随拿随走 | "最佳食用姿势"图示 |
四、定价要像打游戏
"五块钱三个多实惠!"
——这话你自己信吗?
观察过大学城爆火的"李叔粑粑铺",人家这么玩:
- 新手礼包:1元试吃装(半个)
- 组队副本:第二份半价
- 满级装备:38元礼盒装(送秘制辣酱)
定价心理学三板斧:
- 尾数定价:4.9元比5元好卖
- 套餐诱惑:
单人套餐:粑粑+豆浆=9.9
闺蜜套餐:双人份+拍立得=28 - 充值套路:充50送5,充100送15
五、渠道要会"串门"
"我就守着小推车不行吗?"
——行是行,但挣得少啊兄弟!
认识个把包谷粑粑卖进写字楼的狠人:
- 早餐车:7-9点地铁口
- 下午茶:3-5点健身房门口
- 夜宵摊:9-11点酒吧街
- 线上团:公司内购群接龙
渠道组合拳怎么打:
- 线下造势:扫码送半份,引到线上
- 线上留存:每周二"黑暗料理"投票(比如说榴莲馅)
- 跨界联名:和奶茶店搞"粗粮CP"
六、常见症结咋破解?
"放半天就硬了怎么办?"
——学学某品牌的"蒸汽复活术":配个迷你蒸笼,微波加热指南印在包装上
"看着油大不健康"
——出检测报告:摆出"非油炸""0反式脂肪酸"的醒目的识
"不就是玉米饼嘛"
——讲故事:把制作过程拍成《十二道锋味》既视感的短视频
前两天路过大学城,看见个小姑娘举着自拍杆直播:"家人们看这一个流心芝士馅,拉丝能绕操场三圈!"她家包谷粑粑卖到要限号购物。要我说啊,这年头卖小吃不能光靠手艺,得有点互联网思维。你看那街角修鞋的大爷都知道挂个"祖传纳米技术"的招牌,咱卖包谷粑粑的,也该与时俱进了不是?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二维码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