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画软文究竟是什么?三分钟搞懂这个新型传播武器
各位老铁留意啦!最近是不是总刷到那种又萌又贱的卡通广告?比如说蜜雪冰城洗脑的主题曲动画,支付宝集五福的魔性小剧场?说白了,这些让你笑着看完还不由得分享的玩意儿,就是动画软文本尊! 前两天我表妹还问我:"这到底是广告还是动画片啊?" 来来来,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唠明白。
第一问:动画软文到底算哪门子文体?
这一个症结就好比你问螺蛳粉是主食还是小吃。按教科书分类,它确实是个"四不像"——三分像广告,五分像动画,剩下两分全靠编剧脑洞撑着。不过要论实际效果,可比你朋友圈那些"再不买就涨价"的硬广强多了。
举一个栗子,去年某国产牙膏搞了个《牙齿大逃亡》动画软文。你猜怎么着?受众看得枯燥无味,愣是没发现这是广告,等看到最后牙刷变身超级英雄拯救蛀牙,才反应过来被"套路"了。这说明啥?动画软文就像披着羊皮的狼,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钱赚了。
第二问:凭啥这玩意儿能成流量密钥?
先给人们看组数据:2023年短视频平台动画类广告完播率比真人出镜高38%,转化率更是碾压式领先。为啥?人类实质就是视觉生物啊! 比起看销售员唾沫横飞,大家更愿意看会动的猫猫狗狗讲段子。
不过这里头门道可多了。去年有个做宠物用品的老板,非要把动画软文做成《生物世界》纪录片风格,结局受众看得昏昏欲睡。后来改成拟人化柯基犬吐槽洗澡趣事,销售额直接翻三倍。故此啊,动画软文不是会动就行,得挠到受众痒痒肉。
第三问:普通人能做这高大上的东西吗?
这话问得,就跟问不会做饭能不能点外卖一样!现在器械发展到啥程度了?手机APP五分钟生成动画你信不信?比如说某设计平台的"懒人模式",选个模板换换文字就能出片,比美图秀秀还简易。
不过别急着高兴太早。上个月我帮朋友餐馆做动画软文,用AI生成的熊猫厨师总在翻跟头。客人看完以为开的是马戏团餐厅,你说尴尬不?所以啊,器械再好使,核心创意还得自己把控。给人们列个对比表:
专业团队做法 | 小白速成法 |
---|---|
原创角色设计 | 用平台素材库 |
逐帧手绘 | 套用模板 |
定制配音 | 文字转语音 |
3个月周期 | 当天出片 |
预算5万+ | 免费起步 |
第四问:不搞动画软文会错过啥?
这么说吧,现在00后潜在顾客看到纯文字广告,就跟咱们看到BB机广告一个感觉。我认识个做老年鞋的厂家,坚持在新闻报纸登广告,结局去年销售额被竞品用动画软文反超。人家把商品融入西游记动画,让孙悟空穿老年鞋翻筋斗云,这脑洞谁顶得住?
不过也有翻车案例。某培育机构把动画软文做得太幼稚,家长看完觉得不专业。故此,样式再花哨,也得跟目的群体匹配。就像你不可以用《熊出没》风格给银行做理财广告,对吧?
第五问:怎么判断自家商品适不适合?
教大家个土法子——想象你的商品会说话。假若它张嘴就是"省电30%"、"耐磨抗造",那还是做传统广告吧。但假若能说出"本空调制冷快过前男友变心"、"这鞋子耐造得能追公交车",恭喜你,动画软文绝对能玩出花。
有个反面教材得说说。某医疗器械公司非要跟风做动画软文,把心脏支架拟人化成钢铁侠。结局患者家属投诉"拿生死开顽笑",这波操作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。故此,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卖萌,得看商品调性。
最后说点大实话
动画软文这玩意儿吧,就跟当年的依靠微信公众平台似的,早入场的都吃上肉了。但别指望随便弄个会动的图片就能火,核心得找到商品和人设的化学反应。就像去年爆火的"打工鸭"系列,把办公用品拟人成社畜,打工人看着那叫一个感同身受。
不过也需要清醒点,现在市面上泥沙俱下。有些所谓"爆款模板",早被用得跟广场舞神曲似的,受众都产生抗体了。我的建议是,与其盲目追热点,不如深耕自家商品的记忆点。毕竟再炫的动画,也比不上让受众记住你的商品特色。
说到底,动画软文就是个器械,跟菜刀似的。有人拿来切菜,有人拿来拍蒜,核心看你怎么用。下次再看到那些让你不由得看完的动画广告,别光顾着乐——想一想人家是怎么把卖货藏在笑声里的,这才算是真本事!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