刷手机总被种草?手把手教你写出不招人烦的软文
一、先搞明白:啥是让人不反感的软文?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刷着手机突然被一篇讲育儿阅历的帖子吸引,看完才发现是卖婴儿用品的;或读着职场干货,发现最后推荐了某款护肝片…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软文推广。但为啥有人写的软文像朋友推荐,有人写的像街边发传单?
这里还有个误区得先破除——软文不是藏着掖着的广告,而是带着化解方案的故事。就像网页3里说的,最高明的软文得让受众觉得"这文章真有用",而非"又被套路了"。比如说某充电宝品牌写《暴雨夜被困地下室,幸亏机还剩30%电量》,教大家应急生存技巧时自然带出商品,这种植入就比直接喊"充电宝大促销"强十倍。
二、新手必知的四个软文零件
1. 标题:像朋友发来的微信消息
别整那些"震惊体",现在人见多了早免疫了。试试这些招:
- 疑问式:"孩子积食总哭闹?月嫂教我的3招真管用"
- 场景式:"凌晨三点改方案,这届打工人怎么护肝"
- 反常识:"天天吃素,血脂反而飙升?"
记住网页6的提醒:千万别当标题党!之前有个卖减肥茶的写《月瘦20斤不反弹》,结局网民发现要配合每天5公里跑步,评论区直接翻车。
2. 开头:先当个知心人
别一上来就推商品,想一想受众现在正为啥发愁。比如说母婴商品可以这样开头:"生娃前我以为喂奶就是抱起来就行,直到碰到肠绞痛的宝宝..."(这里用了网页1提到的"痛点切入法")
3. 正文:把广告藏进阅历里
这里教大家个"三明治写法":
- 第一层:真实故事(比如说自己带娃碰到的糟心事)
- 第二层:干货教程(飞机抱、排气操具体步骤)
- 第三层:商品出现(这时候说防胀气奶瓶定律才不突兀)
就像网页5说的,广告要放在中后段。有个卖床垫的案例特别典型,原文案写"独立弹簧技术"没人看,改成"加班到凌晨的打工人,翻身不再吵醒伴侣",销售额直接翻倍。
4. 结尾:留个钩子
别采用"欢迎购物"这种话收尾,试试:
- "点击领取育儿顾问1对1指导"
- "回复'护肝'获取熬夜补救食谱"
(这招参考了网页4的"行动引导"谋略)
三、三个避坑指南
1. 别当百度百科
咱们新手常犯的毛病,就是把商品参数罗列一堆。看一看网页2的提醒:多讲采用场景,少说专业术语。比如说卖空气炸锅,与其说"360度热风循环",不如写"周末给孩子做薯条,不用盯着油锅怕烫伤"。
2. 硬广就像相亲时的妈宝男
千万别学某些微商,开头就是"姐妹们快买这一个!"。网页3讲得好,得学武当太极拳——以柔克刚。有个特别成功的案例:某护眼灯品牌连续发了20篇《程序员视力保卫战》系列故事,最后才带出商品,转化率比直接打广告高3倍。
3. 别只顾自嗨
有个卖老年鞋的老板,非要写"纳米防滑大底",结局老人家根本看不懂。后来改成"下雨天接孙子不怕摔跤",销售额立马上去。这正应了网页1那句话:你说的没毛病,别端着专家架子。
四、个人踩过的三个雷
刚入行那会儿,我也闹过笑话。有次给健身房软文写作,标题起个《不瘦十斤不换头像》,结局评论区都在骂:"又要贩卖焦虑?"后来改成《微胖女孩的自信穿搭指南》,反而吸引来更加多咨询。
还有个教训是急着追热点。某明星离婚时,硬把美容仪和"女人要爱自己"扯在一起,被受众吐槽"吃相难看"。现在学乖了,像网页6说的,要找和商品真正契合的热点。
最惨的一次是没做网民调研。给00后写美妆文案用"亲测好用",结局人家说这词太"姨味"。现在写之前都会翻半天小红书,看一看年轻人最近爱说"绝绝子"还是"yyds"。
五、说点掏心窝的话
写了五年软文,我发现个规律:好的文案都是蹲着写出来的。啥意思呢?就是别至高无上地培育网民,要蹲下来看一看:
- 新手妈妈凌晨三点抱着哭闹的娃
- 程序员揉着酸痛的脖子改bug
- 大爷大妈眯着眼戳智能手机
这些活生生的场景里,藏着真正的软文灵感。就像网页3里那个案例,把体检报告解读和遗传因子检测结合,既专业又有热度。记住啊,咱们不是推销员,而是帮人化解症结的"生活参谋"。
说到底,软文写作和交朋友一个道理。你推心置腹分享阅历,人家自然愿意听你推荐。那些把受众当傻子的套路,迟早会被反噬。这一个行当,终究是"真诚才算是必杀技"。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