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夫山泉软文为啥总戳你心窝?这5招绝了
你被"大自然的搬运工"洗脑过吗?
第一次看到农夫山泉广告时,我正蹲在超市货架前选水。那句"我们不生产水,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"飘进耳朵,手里的怡宝突然就不香了。后来才发现,农夫山泉的软文就像糖衣炮弹,明明知道是广告,可就是不由得想转发朋友圈。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套路?咱们今天扒开"天然水"的外衣,看一看这瓶水的软文到底甜在哪。
第一招:把水源地写成武侠小说
别的品牌吹水质检测报告,农夫山泉偏要给你讲千岛湖修仙记。还记得那篇刷屏的寻源软文吗?从业人员拿着黑白盘测出5.2米能见度,这数字比西湖高十倍不止。更绝的是把取水过程写成"30米深潭捞月",硬是把矿泉水拍出了《鬼吹灯》的悬疑感。
水源故事三板斧:
- 数字对比:千岛湖丛林覆盖率94.7% vs 日本66%
- 感官轰炸:12℃深层水的"冰、凉、淳"三字诀
- 现场直播:带着潜在顾客去取水口亲自打水
你品,你细品——这不比干巴巴的"PH值7.3"带劲多了?去年某高校做过测试,看过水源故事的潜在顾客,愿意多花0.5元买农夫山泉的比重高出37%。
第二招:把广告拍成家室伦理剧
谁还没被那个"婴儿肥肌肤"的广告酸到?农夫山泉最擅长用你家客厅的故事换你钱包。双胞胎喝饮料父母愁白头,加入柠檬片的矿泉水刹那变灵丹妙药。这招看似老套,实则一针见血:
| 情感套路 | 对应商品 | 中招人群 |
|---|---|---|
| 育儿焦虑 | 婴儿水 | 新手爸妈 |
| 健康恐慌 | 含锂天然水 | 养生党 |
| 怀旧情怀 | 故宫瓶 | 文青 |
特别是疫情期间那个"消毒水味想起送菜夜晚"的社区故事,看得我家楼下小卖部老板都多进了三箱货。
第三招:让每个瓶盖都成寻宝图
还记得扫码看水源地的骚操作吗?农夫山泉把互动游戏藏在商品里,硬是把喝水变成了开盲盒。最新款的诗词瓶更绝,扫二维码能听名家朗诵《将进酒》,00后为了集齐"二十四节气"瓶,愣是把便利店买成了会员。
心机设计三件套:
- 瓶身印水源地实拍(让你喝出旅游的错觉)
- 开启"寻源专列"活动(报名就能去千岛湖当监工)
- 限量版故宫联名(黄牛价炒到30块一瓶)
这波操作直接把复购率拉升了21%,隔壁娃哈哈的商圈部看得直拍大腿。
第四招:把自己扮成环保卫士
从"一分钱阳光工程"到"捡塑料瓶换水",农夫山泉的公益人设立得那叫一个稳。最绝的是去年那波"旧瓶种树"活动,回收20个空瓶换树苗,搞得小区大妈见人就问"喝完了没"?
公益三板斧:
- 绑定大事物:奥运、抗疫、扶贫一个不落
- 打造仪式感:定制感谢信+电子证书
- 玩长期主义:十年如一日坚持"卖水捐钱"
诚然有人吐槽这是"花钱买人设",但不能否认这招确实管用——品牌好感度常年稳居行业前三。
第五招:让黑红亦是红
当年和娃哈哈打水战败诉,反倒因祸得福。农夫山泉深谙争议即流量的道理,从"纯净水无益论"到"婴儿水智商税",每次被骂都能翻出新花样。
危机公关三准则:
- 火速反应(24小时内出声明)
- 转移焦点(趁机科普矿物质学识)
- 用商品说话(推出检测对比小程序)
去年"日本核废水"事物时,他们连夜上线"水源直播监控",直播间观看量破千万。这应变速度,你说气人不气人?
干了十年营销的老王说点大实话
农夫山泉的软文就像他家水——看着清澈见底,实则暗流涌动。要说秘诀,无非是抓住了现代人的三大痒点:
- 信任焦虑:用溯源故事填补消息差
- 情感饥渴:把商品变成情感载体
- 介入饥渴:让受众当品牌共建者
不过话说回来,他家最近也有翻车的时候。比如说那款"适合糖尿病人"的含糖茶饮,广告词写得云山雾罩,被消协点名批评。故此啊,软文再甜也得有底线,毕竟潜在顾客现在精着呢——你拿他当家人,他可能真把你当"大自然的搬运工",但你要把他当傻子,分分钟教你做人。
最后送个冷学识:农夫山泉每年光瓶身设计费就烧掉1.2亿,比某些品牌全年营销预算都高。所以下次买水别光看广告词,转两圈瓶子,说不定能品出人民币的味道呢!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