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平特产走红秘诀?三招让滞销大蒜变网红


"王叔,您家这紫皮蒜再好,也不能年年靠赶集卖啊!"去年深秋,我蹲在兴平汤坊镇的蒜堆旁,看老农们把拳头大的蒜头装进蛇皮袋。谁承想三个月后,这批蒜在短视频平台卖出378吨,还带火了当地的蒜泥辣子秘方。今儿咱就唠唠,这土特产咋用软文冲出陕西。


为啥你拍的蒜头视频没人看?

去年我们对比过两组农商品带货视频:

拍摄方式 播放量 转化率
怼脸拍蒜头 2.3w 0.8%
老农剥蒜教化 18.7w 6.2%

看出门道没?光拍商品死路一条。兴平有个小伙让七十岁奶奶出镜,边剥蒜边讲"三年自然灾害时半头蒜换袋面"的故事,这条视频带来23个省市代理。


文化嫁接的障眼法

茂陵脚下的马嵬驿搞过波骚操作:给每箱贵妃梨配张"荔枝换鲜梨"的穿越体仿单。文案这么写:"杨玉环假若在抖音直播,肯定拿这梨跟岭南换荔枝。"结局预售当天爆单,快递点排队的场景上了地方新闻。

土味三件套

  1. 老物件做背景(纺车、煤油灯)
  2. 方言教化("教你说地道兴平话")
  3. 非遗联动(让皮影戏唱卖货rap)

最绝的是某醋厂老板,把醋缸搬到汉武帝雕塑旁边,编了个"霍去病出征必备酸味汤"的野史,这招让老陈醋单价从8块提到28块。


滞销品翻红的钩子公式

兴平醪糟厂张老板的逆袭值得写进教科书:

  1. 拍车间视频故意露出"失败品"(发酵过度的醪糟)
  2. 发起#黑暗料理挑战赛#(醪糟泡面、醪糟火锅)
  3. 给前100名差评网民寄试吃装
  4. 在包装印上"千万别直接喝"的警示语

这套反向操作让厂子三个月干完全年销售额,还带出醪糟冰淇淋等十二个衍生品。


老乡朋友圈的裂变密钥

汤坊镇去年整了个"蒜王争霸":

  • 让村民用自家蒜头摆造型拍照
  • 点赞量换农业局专家指导时长
  • 每周top3故事印在快递箱侧面

这一个土活动裂变出1.2万条UGC内容,有个大姐用蒜瓣拼出"兴平加油"上了同城热搜。核心是不花一分钱推广费,全靠老乡们自发转发。


上个月我去物流园蹲点,发现个趣事:发往北上广的兴平特产,七成包装盒里塞着手写食谱。有个上海阿姨按字迹找到村里刘婶,非要认干亲学独门腌蒜术。要我说啊,这年头卖货得学会"留个话把儿",让人循着线索能摸到你家炕头。对了,听说最近有人把蒜种埋进兵马俑模型里卖,文旅局正琢磨要不要收学识产权费呢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