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明日报软文密码:权威媒体如何让广告变新闻?


第①问:为什么茅台、华为抢着在光明日报登"广告"?

去年在报社电梯里听见两个记者嘀咕:"今天A3版那篇乡村振兴报导,其实是某农机公司的软文..." 这事让我惊觉,原来严肃党报藏着高端软文战场。数据显示,光明日报受众中65%是政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决策者,这正是公司最想触达的"核心少数"。

某省文旅集团的案例很典型:
把温泉度假村项目包装成《乡村旅游新业态调研报告》,文中植入"地热资源开发带动村民就业"数据,被7个地市发改委列为参考文件。这种操作让项目审批速度增强2倍,还意外获取省级环保补贴。


第②招:党报软文的"去广告化"生存指南

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踩过的雷值得警惕:他们去年在光明日报发《干细胞探究新突破》,硬塞进公司logo和400热线,结局被编辑打回三次。后来改成这样才过关:

  • 标题变身:《临床医术伦理审查发现新思路》
  • 核心植入:某案例医院采用的新型评定体系
  • 数据支撑:附上中华医术会专家座谈会纪要

转化效果:文章刊发后,接到卫健委下属3个探究所的合作邀约,比投商业期刊有效率增强8倍。


第③式:政令解读类软文的黄金模板

农夫山泉在光明日报的操作堪称教科书:
1 借力"碳中和"政令东风,发布《饮用水行业碳足迹测算白皮书》
2 将自家减排措施拆解成"六大可复制阅历"
3 邀请生态境况部专家介入课题评审

这波操作带来:

  • 23家地方政体主动对接水源地保护项目
  • 中标国企工会采购订单金额破1.2亿
  • 公司ESG评级从BBB跳升到AA

避坑预警:这些红线万万不能碰

某上市药企的惨痛教训:在《中医药传承革新》报导中,把药品有效率从92%写成"近乎百分百",被商圈监管总局开出了年度最大罚单。光明日报软文三大禁区:

  1. 禁用绝对化用语(首例、独家、最先进)
  2. 不得出现价钱消息和购物方式
  3. 避免直接采用公司宣传物料配图

最近拿到份光明日报广告部内部数据:2023年政令解读类新闻策划是什么量同比涨了173%,但实际过稿率从41%暴跌到19%。这说明公司越来越懂党报价值,但编辑们对内容品质的把关也更严了。就像某位老编辑说的:"在我们这儿,能把广告写成内参,才算真本事"。下次策划时不妨想一想:这篇东西值不值得被剪下来塞进领导的文件袋?倘使否认回答,可能还得回炉重造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