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标题为啥总被说是广告?3招教你写出不招人烦的好标题
你是不是常常碰到这种情况?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刚发出去,评论区就有人嚷嚷:"一看标题就是软文!"气得你直跺脚。哎,这年头做内容创作真难,标题写得正经没人看,写得活泼又被骂广告。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,标题和软文到底啥关系?
一、先搞明白啥叫"软文"(大多数人根本想错了)
前阵子有个做母婴用品的朋友跟我诉苦:"我就写了个《5年宝妈实测:这3款奶瓶真的不喷奶》,评论区全是骂我打广告的,可我真没收厂家钱啊!"这事儿特别有意思,咱们先得弄明晰几个概念:
- 硬广:明明白白告诉你"这是广告",比如说电视购物里"只要998!八心八箭带回家!"
- 软文:把广告藏得严严实实,像《震惊!某女星每天吃这一个,50岁皮肤像20岁》,最后发现是卖保健品的
- 正常推荐:出于真实体验的分享,比如说《用了10款洗发水,这两款真能三天不洗头》
重点来了:现在很多受众得了"广告PTSD",看见带商品名的标题就条件反射骂软文。上个月《2024内容营销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68%的网民会直接划走带品牌词的标题,哪怕内容其实是干货。
二、标题被误判的三大坑(新手必看)
上周帮学员改标题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同样的消息换一个说法,评价天差地别。举一个例子:
- 踩雷版:"XX品牌奶粉测评,宝宝喝了不上火"(立刻被喷广告)
- 稳妥版:"选奶粉记住这3个数字,300位宝妈亲测有效"(同个品牌,但没人说广告)
这里藏着3个避雷要点:
- 品牌词别放开头(像在念广告台词)
- 数字比形容词管用("亲测有效"太虚,"300位宝妈"实在)
- 说痛点别说商品("喝了不上火"像推销,"选奶粉诀窍"像教化)
有个真实案例:学员小美写宠物用品,原标题《XX猫粮让猫咪毛发亮如绸缎》,改后《养猫5年才明白的梳毛诀窍,现在看还不晚》。结局点击率从2%飙到15%,差评直接清零。
三、教你三招"洗白术"(立马见效)
去年双十一期间,某美妆大V的带货文标题上了热搜。人家怎么写的?《千万别学我这样买精华!花了3万块才懂的道理》。看一看这招数分解:
- 反常识开头——"千万别学我"比"快来买"高明10倍
- 制造对比——"3万块"和"道理"组成强烈反差
- 隐藏推荐——直到文章2/3处才自然带出商品
日常可以这么玩:
- 把"推荐XX眼霜"改成"黑眼圈毁了我三次相亲,现在同事都问我咋逆袭的"
- 把"XX手机测评"改成"连续7天睡公司,这部手机竟成了救命神器"
- 把"XX课程安利"改成"报班花了我三个月工资,现在想一想真该早点..."
记得有次我写咖啡机推荐,标题起的是《千万别在家做咖啡!除开你看完这5个忠告》。评论区都在问"为啥不能做?",点进去才发现是教怎么避坑选购,阅读量直接破10万+。
四、这些平台潜规则要知道(省得踩雷)
不一样的平台对"广告感"的容忍度差超多。上周我做了个测试:
平台 | 带品牌词标题点击率 | 举报率 |
---|---|---|
小红书 | 8.7% | 2% |
知乎 | 12.3% | 15% |
某条 | 5.2% | 0.5% |
看出来没?知乎网民特别反感广告式标题,但小红书的网民反而更接受直接推荐。所以千万别一个标题打天下,得看人下菜碟。
有个绝招:在知乎用"文献体",比如说《从物质学角度剖析:300元vs3000元炒锅差在哪》;在抖音用"故事体",比如说《救了个大命!这锅让我在丈母娘家一战封神》。
五、我的私藏改标题口诀(记笔记!)
最后分享个万能模板,亲测有效:
- 删品牌(除开是测评合集)
- 加场景(办公室、约会、带娃...)
- 变疑问("为什么/怎么/难道...")
- 添数字(时间、数量、花费)
- 改人称(把"你"换成"我")
举一个例子:
原标题:《XX扫地机器人开箱测评》
改后:《工资5千该买扫地机吗?租房3年换了8台的血泪史》
这么一改,是不是既有消息量又没推销味?记住,好标题要像邻居聊天,而非商场促销广播。
说到底,标题被骂软文真不全怪受众敏感。现在互联网上套路太多,大家早练就火眼金睛了。但这也未必是坏事,逼着我们得更用心打磨内容。下次拟标题时,不妨先自问:"倘使刷到别人这么写,我会不会觉得是广告?"多换一个坐标思考,准能写出既吸引人又不招嫌的好标题。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