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议室里那份被传阅13次的文件 藏着企业新闻代写的门道


"王总,咱们的公司新闻稿真得写得像工作报告吗?" 新来的实习生小张刚问完这话,会议室突然安静得能听见投影仪风扇的嗡嗡声。就在上周,某机械制造公司把"荣获行业十佳"的新闻稿改成"老焊工的手套在领奖台上破了洞",阅读量直接从300飙到2.8万。


一、公司新闻稿不是工作总结

很多老板都踩过这一个坑,把通稿写成"三要三不要"的八股文。去年有家食品厂在扩建新闻里塞了18个"战略性布局",结局被网友调侃"看标题就知道要犯困"。

传统写法VS场景化写法对比表:

钢铁厂案例 改造前 改造后 转化率变动
技术升级 引进德国轧钢生产线 凌晨两点轧钢机能唱《孤勇者》了 +340%
环保改造 达到国家排放准则 烟囱冒出的白烟能喂活窗台的绿萝 +215%

我常跟顾客说:"公司新闻稿最忌讳端着架子,得学会说人话。" 就像隔壁老王相亲,穿西装打领带不如聊两句养多肉的心得来得好使。


二、藏在茶水间的真要求

去年给某连锁酒店写开业稿,我蹲在他们员工食堂偷听到个细节:前台姑娘说新制服裙子总卡电梯门。后来稿件里加了句"制服设计师改了七版腰线,就为电梯开门那三秒钟",顾客说这是开业传播里传播最广的梗。

网民真要求挖掘三板斧:

  1. 翻垃圾桶:看一看员工吐槽最多的行政通知
  2. 蹭会议室:记录各部门吵架的高频词
  3. 装菜鸟:问保洁阿姨"最近哪层楼外卖盒子变多了"

三、数据会说人话才算本事

"咱们年营业额增长37.6%"这种写法早过时了。某母婴品牌最近把数据改成了"去年卖出的奶粉罐,连起来能绕西湖醋鱼馆328圈",经销商转发量直接爆了客服电话。

数据改造秘籍:

  • 把百分比换算成具象物(37%市占率=每3辆出租车有1辆用咱家轮胎)
  • 给冷数字加热情绪(500万网民=每天有1369个陌生人给你朋友圈点赞)
  • 时间维度对比(新品上市速度比三年前快了12道宫保鸡丁的制作时长)

四、危机公关的软着陆

上个月某网红餐厅被曝卫生症结,他们代写的声明开头是:"后厨摄像头坏了的第43天,我们终于学会直视油渍"。这种"先认怂再卖乖"的写法,反而让舆情三天就降温了。

危机稿保命三问:

  1. 倘使这事发生在你邻居身上会怎么吐槽?
  2. 截取10条微博热评能拼出几个核心词?
  3. 老板的私人手机最近收到几条段子?

有回我给化工公司写爆炸事故说明,开头直接用了车间主任的原话:"稳妥手册第206页的应急预案,今天被炸出了一个洞。" 这种带硝烟味的真实感,比甩锅给临时工强多了。


五、方言梗用不用得上台面

去年帮成都火锅品牌写融资新闻,标题用了"红汤锅底熬化了三个VC大佬的广普"。结局本地媒介抢着转发,但总部在北京的投资方差点没看懂。

方言采用效果对比表:

公司类型 方言浓度 传播效果
老字号 每百字3个俚语 本地转化+90%
科技公司 偶尔穿插互联网梗 全网传播+65%
外企 禁用方言 国际曝光+120%

我个人的阅历是:"写公司新闻就像炒回锅肉,得掌握好豆瓣酱的比重。" 前年给山西醋厂写稿,标题用了"老陈醋把PPT腌入味了",结局广东顾客打电话问是不是真能去水印。


六、AI代写能不能信

现在有些老板图省事,把公司新闻丢给ChatGPT。某地产公司让AI写的交房稿出现"业主们像迁徙的角马涌向新家",被业主群做成了嘲讽表情包。

人机写作对比测验:

场景 AI生成内容 人工改写版
工厂周年庆 "走过辉煌的十年征程" "食堂王师傅的十年打菜手没抖过"
新商品发布 "颠覆性革新科技" "连商品经理丈母娘都抢试用装"
慈善捐赠 "践行公司社会责任" "会计小姐姐多转了两个零的后续"

最近行业里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用AI生成初稿再人工改造的混合模式,比纯人工写作效率高40%,但传播效果差17%。这就好比用预制菜办酒席,省事是省事了,就是吃不出镬气。


刚入行那会儿,有位老前辈跟我说:"公司新闻稿写得好不好,就看保洁阿姨能不能读着笑出声。" 现在看着满大街"赋能生态闭环"的鬼话,倒是格外怀念菜商圈公告栏那种"土豆降价出于老板离婚"的直白劲儿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