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软文营销怎么玩才不尬?五个避坑指南送给你

你是不是常常刷到这一类的内容?开头就是"热烈祝贺XX公司成立20周年",中间塞满商品参数,结尾突然冒出来个二维码。更尴尬的是,评论区排除老板和员工,连个路人的点赞都没有。别笑,这就是90%新手写公司新闻的真实写照。

(挠头)症结出在哪?中国传媒大学去年发布的《公司内容营销白皮书》里有个扎心数据:68%的受众划走公司新闻的时间不超过3秒。我翻过三百多篇失败案例,发现大家总在三个坑里反复横跳:要么自说自话当复读机,要么把新闻稿改个标题就当软文,最要命的是...(压低声音)根本不知道受众想看什么!

别急!去年帮杭州某茶饮品牌写的系列软文,三个月就给公众号涨了5万真实粉丝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——


一、公司新闻的核心不是吹牛是解惑

先来看一个反面教材:
"XX科技专注智能家居20年,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认证......"

再看我们团队给苏州某窗帘厂改的爆款标题:
"装修师傅打死不会说的秘密:这四种窗帘搭配让客厅显大两倍"

发现区别了吗?好的公司新闻要当行业百事通,而非移动广告牌。记住这一个公式:
网民痛点+化解方案+品牌露出

去年双十一有个经典案例:某家电品牌没写商品参数,而是做了个《南方人过冬指南》,里面穿插着自家暖风机的采用场景。结局这篇软文的转化率比硬广高3倍!


二、自嗨式写作的三大死穴,你中了几条?

上周看到同行写的软文差点喷饭:"在这一个金秋送爽的四季,XX公司秉承工匠精神......"(摇头)这种上纪元八股文风早该淘汰了!

教你个自查清单:
1 有没有出现"我们公司"开头的句子?
2 是不是在200字内抛出受众利益点?
3 能不可以用一句话说清看这篇能收获什么?

(突然想到)深圳某母婴品牌的案例特别典型。他们原先的软文阅读欣赏量不过百,后来改成《儿科医生不会告诉你的六个洗澡误区》,把婴儿沐浴露的采用学识揉进去,阅读量直接破10万+!


三、转化率翻倍的隐藏技巧:把广告藏进器械箱

有次和4A公司的前辈聊天,他透露了个行业秘密:植入商品要像往粥里撒盐——看不见但尝得出。比如说我们给健身器材品牌写的《打工人脊椎自救手册》,通篇教办公室拉伸动作,最后才提到某款按摩器的研发故事。

记住这三个植入段位:
青铜:直接放商品图+价钱
白银:用顾客案例带出商品
黄金:把商品变成化解方案的必备道具

北京某智能锁品牌的骚操作更绝——他们写了篇《外卖小哥教我的防盗技巧》,在讲监控视角拣选时,自然带出自家商品的广角镜头优势。这篇软文带来的咨询量是平时的7倍!


四、不一样的平台软文就像不一样菜系,可别搞混了

千万别把公众号文章直接搬上抖音!看这组对比数据:
公众号爆款:3000字深度解析+数据图表
抖音爆款:15秒情景剧+反转结局
小红书爆款:九宫格对比图+真人试用

(拍大腿)对了!上周看到个失败案例:某美妆品牌把B站的长视频脚本原封不动发到抖音,结局播放量还没公司年会的视频高。记住平台特性:

  • 公众号:适合行业白皮书式内容
  • 短视频:要前3秒抛出冲突
  • 知乎:欢迎数据打架的硬核剖析

五、好软文是撰改出来的,不是憋出来的

刚开始软文写作那会,我总想一次成稿。后来发现上海某4A公司的操作真绝——他们给汽车顾客软文写作,初稿居然是从驾校教练的吐槽日记改出来的!这一个操作藏着三个核心步骤:
1 先写200字商品黑料(反向找卖点)
2 收集10个真实网民评价
3 把技术参数翻译成生活场景

记得有次给净水器品牌改稿,前后推翻七版才发现,网民真正关心的不是滤芯数量,而是每周能省下多少桶装水钱。这篇《算完水费账单我惊了》的软文,最后带来230个线下咨询。


本人观点时间

干了五年公司文案,我算是看明白了:软文实质是场价值交换。去年有个典型案例——某网红书店的推文通篇教选书技巧,只在文末提了句"本周滞销书专区有三折好书",结局当天滞销区被搬空。你看,受众要的是渔而非鱼。

就像我家楼下菜场阿姨说的:"你教客人挑西瓜,人家自然找你买"。写公司新闻不亦是这一个理儿?少点王婆卖瓜,多当行业向导,这才算是新时代的营销正道。您说对不对?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