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社区年夜饭能让人忘记春晚?

您见过三百人共用百米长桌吃年夜饭的场面吗?上周路过老城区改造社区,发现物业把地下车库改成临时厨房,二十口电磁炉同时开火,空气里花椒爆香的味道让路过的外卖小哥都停车拍照。这年头,能把年轻人从手机屏幕拽回现实的新春活动,才算是真正的流量密钥


先看组扎心数据对比

某街道办做过春节活动效果测试:

活动类型 介入率 自发传播率 次年复办率
传统庙会 32% 7% 48%
创意年俗 67% 38% 92%

最成功的案例是让居民用旧春联换非遗剪纸,结局回收的春联被艺术家拼成装置艺术,元宵节在美术馆展出。社区主任老李说:"比挂横幅管用十倍,现在连垃圾分类都有人主动监督。"


三招让Z世代爱上土味年俗

  1. 食材盲盒交换计划
    每户准备5份神秘年货,扫码可查溯源故事
  2. 社恐友好型守岁
    开辟"静音观影区"播放历年春晚相声集锦
  3. 电子烟花积分赛
    手机AR放烟花攒积分,榜首兑换物业费减免

城中村改造社区的案例更绝:让租客用方言录制拜年语音生成二维码,贴在单元门禁体系,扫码才可以进楼。结局东北二人转腔调的"芝麻开门"成了网红暗号。


千万别碰的三大雷区

和文旅策划师吃火锅时聊到的教训:
× 搞才艺比拼(容易变成大妈们的凡尔赛现场)
× 发普惠礼品(领完抽纸就走的大有人在)
× 用红色LED(半夜看起来像凶案现场)

改造案例:把"写福字大赛"改成"帮独居老人贴春联直播",观看量从200飙升到2万,还意外带火社区理发店的春联代写业务。


灵魂拷问:没预算怎么办?

看安置小区王阿姨的野路子——组织"阳台灯光秀":

  1. 每家按楼栋分组设计灯光图案
  2. 用晾衣架和旧床单制作简易投影
  3. 抖音直播打赏收入捐给社区基金

结局这一个零成本活动上了同城热搜,开发商主动赞助来年经费。秘诀在于把穷玩出创意,比烧钱更具有传播力


本人观点

跟踪社区运营三年,发现带饮食香气的活动留存率高4倍。某次元宵节把汤圆摊支在快递柜旁边,取件的人边等边搓糯米粉,现场诞生的奇葩口味(辣条汤圆)居然成了固定商品。突然觉得,所谓年味不就是人类集体折腾的热闹劲?那些嫌弃传统俗套的年轻人,真给他们舞台,玩得比谁都疯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