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写的促销通知没人看,别人的故事却疯狂转发?

你肯定碰到过这种情况:熬夜写的促销通知阅读量不过百,同事随手编的猫咪与咖啡机的故事却刷爆朋友圈。新手如何火速涨粉?今日我们就来掰开揉碎说说,软文和通告这对"文案双胞胎"到底有什么区别。

一、实质差异:谈恋爱VS发通知

去年某奶茶店在门口贴通告"买一送一",三天只来了12个客人。后来改成小红书发《暗恋对象总买这家奶茶,喝出了爱情的味道》,当天排队长龙绕店三圈——这就是软文和通告最直观的区别。

核心目的

  • 通告像交警贴罚单:必须明确告知"这里不能停车"
  • 软文像闺蜜安利:悄悄说"转角那家咖啡馆的小哥哥超帅"

比如说政体发《春节禁放烟花爆竹通告》必须用红头文件,而民宿推广写成《北方姑娘第一次在厦门过,被邻居送的甜粿暖哭了》,前者是铁规矩,后者是糖衣炮弹。

二、写作手法:开药方VS煮鸡汤

某物业公司的失败案例:在电梯贴通告《请勿乱扔垃圾违者罚款》,结局垃圾桶反而多了外卖盒。后来改成《监控拍下暖心一幕:8楼奶深夜收拾撒落的奶茶杯》,业主自发组织起卫生志愿队。

表达方式对比

  1. 身份立场
    通告是"领导发表讲话"(XX部门郑重声明)
    软文是"邻居唠嗑"(我家那台空气炸锅的翻车实录)

  2. 语种风格
    通告要"板着脸"(严禁/必须/否则追究责任)
    软文要"会撩人"(没想到婆婆用了三个月竟养成这习惯)

  3. 消息浓度
    通告像压缩饼干(时间地点事项三要素齐全)
    软文像火锅料理(故事+数据+情感大乱炖)

来看一个反例:某健身房发通告《年度会员卡五折优惠》,被吐槽像卖保险。改成软文《35岁程序员体检报告惊醒私教说我还有救》,咨询量暴涨300%。

三、采用场景:民政局公告VS恋爱秘籍

去年有个经典案例:某市发通告《地铁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》阅读量2.3万,同城博主写《挤了三年地铁的打工人,然爱上坐公交的五个理由》转发破10万+。

适用情况对比表

对比项 通告 软文
发布主体 政体/学校/物业等机构 公司/自媒介/个人
法典效力 必须遵守 自愿接受
常见载体 红头文件/公示栏 小红书/公众号/朋友圈
撰改灵活性 半年内不能变 随时可以删改
违规后果 行政处罚 最多被骂"标题党"

比如说疫情期政体发《封控小区物资配送通告》,必须明确几点送菜、怎么联系志愿者。而社区团长写《隔离23天,我靠这5件神器出幸福感》,看似分享生活,实则带货卖货。

四、避坑指南:别把情书写成会议纪要

某新手把商品软文案例软文写成《针对XX面膜功能升级的通》,评论区都在问"这是工商局罚单吗?"。记住这三个致命错误千万别犯:

  1. 身份错乱
    在通告里写"亲~逾期不缴费会停水哟"
    在软文里写"依循民法典第XX条规定"

  2. 情感错配
    通告出现"感动哭了"
    软文出现"特此通告"

  3. 渠道乱投
    把停水通告发在抖音拍成剧情短片
    把情感一句话软文印成传单塞门缝

去年某物业的骚操作:把《清理楼道杂物的通知》写成《住了十年才知道,对门奶藏着的秘密》,结局业主集体抗议侵犯隐私——这就是混淆文体的下场。

灵魂三问

Q:通告能不能写得像故事?
A:除开你是政体机关卖萌(比如说深圳交警曾用"亲爱的驾驶员宝宝"),否则容易丧失公信力。但公司通告可以稍软化,比如说把《会议室采用规定》改成《拯救10个被浪费的会议小》。

Q:软文里能放法典条款吗?
A:要像咖啡加糖,比如说"依循《潜在顾客权益保护法》第XX条,我们承诺…"最好藏在第三段,前面先用售后故事暖场。

Q:紧急情况下用哪种?
A:暴雨停课用通告,蔬菜包抢购用软文。去年台风天某超市发《蔬菜储备充足通告》被骂上热搜,隔壁店长写《冒雨给独居老人送菜的2小时》反而成正面典型。

说到底,通告是西装革履的公务员,软文是穿着JK服卖萌的客服。下次下笔前先摸摸胸口——你要的是让人乖乖听话,还是偷偷心动?对了,那个把离婚声明写成"通告体"的明星,现在评论区还挂着三万条"笑死根本哭不出来"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