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游玩发朋友圈的软文,这么写才够味
【文章开始】
重庆游玩发朋友圈的软文,这么写才够味
你是不是也这样?翻遍相册,九宫格凑齐了,文案删删改改十几遍,最后就憋出俩字:“重庆。” 点赞寥寥无几,自己都看不下去…… 别急,这篇玩意儿就是来救场的。为啥你的重庆朋友圈火不了?或许不是景色不够美,而是你还没掌握“贩卖”山城魔幻感的精髓。
重庆的魅力到底在哪儿?
先说点实在的。别人一提到重庆,就晓得是山城、是3D城市、是火锅之都。但这些词儿都快被用烂了,对吧?你得往深了想。
自问自答时间:重庆为什么让人上头?
我觉得,是那种永远猜不到下一秒看见什么的惊喜感。你以为在一楼?结果探头一看是20楼天台;导航说“目的地在您右侧”,你右侧是长江。这种错位和魔幻,是别的地儿很难给的感觉。所以啊,发朋友圈就别只拍个火锅照了,得把这种“晕头转向”的快乐传递出去。
朋友圈文案的核心:不是记录,是勾引
记录行程谁不会啊?但高手都在干一件事:勾引。勾引别人问你“这是哪儿?”,勾引他们恨不得马上买机票飞来。
怎么勾?你得掌握几个必杀技:
- 【反差感】:比如,“在居民楼里找地铁站,重庆教我做人”。配一张从某个老楼穿进去,突然豁然开朗是地铁站的图。这比单纯拍个轻驶站牌子有故事多了。
- 【故事感】:“的哥说这条路走了二十年,还是会上错匝道”。瞬间就有内味儿了,对不对?把人和事带进来,画面就活了。
- 【接地气的夸张】:“为了吃这口豌杂面,我爬了相当于五十层楼”。虽然数字可能夸张,但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情绪,非常真实,容易引起共鸣。
素材库:别只盯着洪崖洞
洪崖洞、李子坝、长江索道……这些是必打卡的,但人人都发,你就得拍出花样。另外,重庆可不止这些。
-
【必拍经典机位】
- 洪崖洞:别只在楼下拍!去千厮门大桥上拍全景,或者对岸的大剧院,能把它和江景、城市轮廓一块儿收进来。
- 李子坝轻轨:除了仰头吃轻轨,试试去站台 itself,拍列车进站时和山上社区楼房的奇妙同框。
- 长江索道:车厢里人挤人的众生相,比窗外纯粹的风景更有戏剧性。
-
【小众宝藏出片地】
- 白象居:24楼没电梯的传奇老社区,《少年的你》取景地。错综复杂的楼道、索道从窗前划过,能拍出非常市井又有电影感的照片。
- 山城步道:比如山城第三步道,真正体验爬坡上坎的地方。沿途的老墙壁、茶馆、俯瞰江景的视角,都是绝佳素材。
- 军哥书屋:防空洞里的书店,这个调性太独特了,怀旧和文艺感拉满。
文案模板:直接抄作业!
行了,理论说一堆,来点实在的。给你几个模板,根据心情和照片替换关键词就行。
模板一:魔幻8D路线
“导航持续崩溃的一天??
在重庆,信任你的腿胜过信任手机地图。
??定位:可能在一楼,也可能在顶楼”
模板二:吃货专属
“重庆的微辣,是其他地方的特辣??
一边擤鼻涕一边往锅里下毛肚!
这家藏在咔咔角角的老火锅,没白找!”
(记得定位到那家店!)
模板三:文艺怀旧风
“时间在这里停下了?
茶馆、报刊亭、和怎么都走不腻的步道。
比起赛博朋克,我更爱重庆的旧时光。”
最后的碎碎念
发朋友圈的时间也有点讲究。别玩的时候狂发,攒着,晚上九十点,大家伙都闲着刷手机的时候,一口气发个九宫格。效果最好。
对了,有件事我得坦白一下,重庆为什么叫山城我查过但好像也没个绝对权威的说法,大概就是因为山多嘛!不过话说回来,名字来源其实没那么重要,体验才是真的。
最后记住核心思想:你的朋友圈,是你眼中的重庆。带点情绪,带点故事,甚至带点迷惑,都比单纯的风景照强一百倍。去吧,让重庆在你的朋友圈里,接着魔幻起来。
【文章结束】


共有 0 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