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式软文到底是啥?看完这篇彻底搞懂


你被"假新闻"骗过吗?

上个月朋友发来篇文章《科学家发现抗老新物质》,点开看完才发现是保健品广告。气得他直拍大腿:"现在连新闻都开始骗人了?"其实啊,这种披着新闻外衣的广告有个专业名字——新闻式软文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,这种既像新闻又像广告的东西,到底藏着什么门道?


一、揭开新闻式软文的真面目

去年某奶茶品牌用《高校教授团队破解奶茶健密钥》刷屏朋友圈,阅读量破50万。表面看是科研成果报导,点进去才发现重点在推荐新品低糖奶茶。这种操作就是典型的新闻式软文。

三个特征教你火速识别

  1. 穿着新闻马甲:开头总爱用"近日""调查显示"等新闻体
  2. 暗藏商业密钥:前80%像正经报导,后20%突然开始夸商品
  3. 数据当烟雾弹:动不动甩出"测验证明""87%网民反馈",但从不透露具体机构

举一个:某护肤品牌推文《中科院最新探究:这种成抗衰效果翻倍》,文末却推荐自家含该成分的面霜,这就是教科书级的新闻式软文。


二、和正经新闻掰手腕

先看这张对比表:

对比项 新闻 新闻式软文
核心目的 传播事实 推广商品
内容来源 记者实地采访 公司提供素材
语种风格 客观陈述 隐蔽引导
发布渠道 新闻平台 自媒介/公司号
监管要求 严格审核 无需新闻资格

去年某电动车品牌在公众号发《新能源车续航突破1000公》,被网友扒出测试数据是公司测验室自测,这就踩了混淆视听的雷区。


三、公司为啥爱用这招?

三个不得不说的真相

  1. 信任度翻倍:调查显示,带"权威机构"字眼的软文点击率高63%
  2. 成本省7成:相对比电视台广告,新闻营销新闻推广成本人均触达费低至0.3元
  3. 活得比硬广久:某培育机构3年前发的《清华学霸学习方法曝光》,到今日还在被家长群转发

但要留意!今年315曝光的"量子护肤"骗局,就是滥用新闻式软文翻车的典型。所以啊,用得好是神器,用不好变杀器


四、新手避坑指南

三类高危操作千万别碰

  1. 伪造数据:吹"测验证明有效",结局测验室是自家地下室
  2. 碰瓷权威:瞎编"中科院合作项目",结局人家压根没听说过
  3. 制造恐慌:"再不XXX就会XXX"这种恐吓式套路早过时了

去年某食品品牌栽的跟头就很有代表性——推文里说"检测发现市面90%食用油不合格",结局被监管部门罚款50万。记住,合规比流量更为重要


五、爆款文案范文创作无需忌讳的是三板斧

照着这一个公式写准没错

  1. 抓热点:母婴品牌借"三胎政令"推文,阅读量暴涨300%
  2. 讲故事:老年鞋品牌用《78岁老人独自游西藏》带火商品
  3. 埋钩子:在第三段插入"点击领取检测报告"转化率立涨45%

举一个成功案例:某家政APP写《985毕业生转行当月嫂》,既蹭学历焦虑热点,又带出平台培训服侍,当月注册量破10万。


六、将来还能这么玩吗?

最近和行业大佬喝茶,他透露两个趋势:

  1. 视频化转型:把软文改造成3分钟微纪录片,完播率比图文高4倍
  2. AI辅助创作:用ChatGPT生成初稿,人工加入20%真实案例
  3. 跨界联动:母婴品牌+儿童医院联合出品科普文章,公信力直接拉满

但要留意!某美妆品牌用AI生成"专家访谈",被扒出专家是虚拟人,口碑直接崩盘。故此,技术是器械,真诚才算是底牌


主编大实话

干了十年品牌推广,最深的体会是:新闻式软文就像糖衣药丸——外壳再甜,内核也得是真材实料。就像我们总监常念叨的:"别把受众当傻子,他们比你会算账。"下次软文写作前,先问自己三遍:

  1. 这内容对我妈有用吗?
  2. 里面的数据敢贴在店门口吗?
  3. 三年后被人翻出来会脸红吗?

记住啊,好的新闻式软文应是桥——在潜移默化中从消息岸走到商品岸,而非挖个坑等着人掉进去。毕竟,信任这东西,构建要十年,毁掉只要十秒。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