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大软文通关手册:教你写出既像新闻又带货的好文章


你刷手机时是不是常常看到那些看起来像新闻,结局最后发现是广告的文章?
上周我邻居张阿姨拿着手机冲过来:"小陈啊,这篇讲老年人养生的报导说得井然有序,结局最后卖起保健品,我这血压都看高了!"这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咱们天天都在跟新闻大软文打交道,只是大多数人还没摸清它的门道。


一、新闻新闻营销到底是新闻还是广告?

这一个症结就像问"老婆饼里有没有老婆",答案得掰开看馅儿。上个月某品牌推的《90后养生报告》就是个典型例子——前10页都是真实调研数据,最后3页突然插播自家枸杞原浆广告。

新闻与软文核心区别表

特征 正经新闻 高阶软文
目的性 传播消息 植入商业目的
数据来源 第三方机构 公司测验室
结尾套路 专家点评 购物二维码
生存法则 客观中立 糖衣炮弹

去年某母婴品牌用这招,把纸尿裤透气性测试包装成《中国婴幼儿睡眠品质白皮》,愣是让销售额翻了3倍。故此啊,好的新闻新闻营销就像川剧变脸,受众明知道有套路,还是不由得拍手叫绝


二、标题党已过时!现在流行"钩子标题"

"震惊!""速看!"这种老掉牙的套路早不管用了。前阵子某护肤品牌写了篇《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洗漱台秘密》,光标题就带来10万+点击。

标题避雷指南

  • 震惊体:"99%的人都不知道的惊天秘密"
  • 场景化:"美容院老板娘从不外传的洗脸水温"
  • 数据轰炸:"2025年最新20大趋势"
  • 反常识:"越贵的洗面奶越伤皮肤?"

有个绝招是标题三要素法则

  1. 埋个疑问(为啥明星从不公开护肤流程?)
  2. 给个承诺(看完省下万元美容费)
  3. 留个悬念(第三个方法医生都在用)

上周我帮朋友改了个标题,从《春季护肤指南》改成《柜姐绝对不会告诉你的换季命三件套》,咨询量直接爆了客服体系。


三、内容要像洋葱——层层剥开见真心

新手最爱犯的错就是开头就卖货,跟相亲第一次见面就掏户口本似的。去年某家电品牌的软文就栽在这,开头写着"依循中国家电探究院数据",结局第二段就开始吹自家空调多省电。

故事化软文架构模板

  1. 起:老王半夜热醒发现电费单(痛点场景)
  2. 承:跑遍家电城对比十款空调(制造冲突)
  3. 转:工程师表哥透露行业秘密(权威背书)
  4. 合:现在老王家电费省了一半(效果验证)

记得去年某蜂蜜品牌写的《养蜂人的女儿》,从深山采蜜故事讲到活性酶检测,看完我都想下单支撑深山孩子上学。故此高级的软文卖的不是商品,是人间值得


四、数据要真,但别太较真

最近刷到篇养生软文素材网说"连续喝30天年轻5岁",结局被网友扒出PS检测报告。这事儿提醒咱们:可以艺术加工,但不能无中生有

数据采用避坑三原则

  1. 第三方报告截取核心页(记得去掉LOGO水印)
  2. 测验室数据注明"特定条件下测得"
  3. 网民评价要模糊处理(张女士/北京朝阳区)

有个取巧办法是对比测验法:拍两组绿萝,一盆浇自来水,一盆浇过滤水,三十天后对比根系。这种眼见为实的套路,连我家八十岁奶奶都信了。


五、别让受众发现你在卖货

这才算是最高境界!上周看到篇绝妙案例——《北京胡同咖啡馆生存调查》,前半篇讲独立咖啡馆经营困境,结尾轻描淡写带出某咖啡豆供应商的扶持计划。

软植入的三种姿势

  • 专家采访:"中国餐饮协会王主任建议…"
  • 网民故事:"咖啡师小林改用XX豆后客流加强"
  • 行业趋势:"2025年精品咖啡豆缺口达20万吨"

最绝的是通篇没放购物链接,但评论区都在问"哪里能买到同款豆子"。这种欲擒故纵的套路,比直接甩链接高明多了。


个人大实话时刻

干了五年品牌策划,我发现受众反感的从来不是广告,而是把受众当傻子的敷衍。就像去年某品牌写的《五个博士研制的洗发水》,结局被扒出研发团队最高学历是中专——这种翻车现场,神仙都救不回来。

现在我看好软文的准则就一条:看完文章的人,就算不买东西也想转发给亲朋好友。毕竟在这一个消息爆炸的时代,能让人自愿传播的内容才算是真王者。下次你再看到"像新闻的广告",不妨留心观察它的叙事节奏,保准比追剧还有意思!

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@163.com,本人将予以删除。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